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滇西湾甸—勐统—凤庆地区地貌特征研究及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4 20:14
【摘要】:随着3S技术在地貌研究领域的日益普及,地貌定量研究日趋成熟。透过一个地区的地表地貌可进一步了解该地区地质背景、成矿远景等,从而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矿产开发、工程建设、地质灾害评价和防治、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Arcgis)为平台,通过对数字高程数据(DEM)以及遥感数据(Landsat8 OLI-TIRS)的处理分析,结合相关地质资料以及实际考察,对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以西、以南地区的地貌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形成地质成因进行总结概括,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依据李炳元(2008)的基本地貌类型划分指标,基于研究区特殊地形条件(绝对海拔:579-3044m,地形起伏度:0-714m),将研究区划分为低海拔平原、低海拔台地、中海拔台地、高中海拔台地、低海拔丘陵、中海拔丘陵、高中海拔丘陵、小起伏低山、小起伏中山、小起伏高中山、中起伏低山、中起伏中山、中起伏高中山等13种基本地貌类型。研究区的地貌基本形态特征为:在海拔上,西低东高;在地形起伏度上,湾甸地区的起伏度最大,勐统地区起伏度较大的地区多为南北走向的山区,凤庆地区起伏度较大的地区多为北西-南东走向山区。研究区地貌形态组合以构造-剥蚀中山或高中山、侵蚀-剥蚀中山或高中山、山前冲洪平原-台地等3种形态组合为主,湾甸地区以特有的峡谷地貌、发育较好的河流阶地为代表:勐统地区以极为发育的宽谷地貌和广泛分布的侵蚀-堆积河谷地貌为代表:凤庆地区以山前冲洪平原、构造-剥蚀中山或高中山地貌均呈北西-南东走向展布为代表。研究区的水系展布特征表现为主水系延伸方向以南北向和北西-南东向为主。湾甸地区的主流为柯街河-湾甸河,支流为姚关河、甘蔗坝大沟等,延伸方向以南北向为主:勐统地区的水系网主要由5条近南北向延伸的主流和位于中部北西-南东向、北东-南西向延伸的支流组成:凤庆地区主要由凤庆河和勐佑河构成本区主要水系,支流多为冲沟,冲沟延伸方向多为北东-南西向。(2)本文对研究区的典型地貌进行统计并划分为5种成因类型:构造地貌、流水地貌、重力地貌、喀斯特地貌和人为地貌。构造地貌包括湾甸盆地、勐统盆地、凤庆盆地、凤庆平行山脊地貌、湾甸峡谷地貌等;流水地貌包括沟谷地貌、洪积扇、河流阶地、冲刷地貌、离堆山等;重力地貌包括崩塌地貌、滑坡体地貌等;喀斯特地貌包括峭壁地貌和岩溶地貌;人为地貌包括县城俯瞰地貌等。(3)湾甸地区的水系发育主要受到柯街断裂的直接控制,据张宪依等(2005),柯街断裂在中—新生代转换为逆冲推覆性质,西侧上盘逆冲推覆。湾甸地区西部盖层持续被抬升,导致湾甸南西侧的峡谷地貌较为发育;勐统北西侧水系发育受大桥断裂控制,北东、南东侧水系受昌宁-营盘断裂控制。在习谦街、杨柳树沟及岩子边西侧均发育温泉,反映了昌宁-营盘断裂具有逆冲推覆性质;勐佑河特别是凤庆河的北西-南东走向,直接反映了澜沧江断裂带右旋走滑性质。由于田心断裂的逆冲推覆,断裂东侧的澜沧岩群及临沧花岗岩体被抬升,形成本区高海拔地区,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育了大量北东-南西走向的冲沟展布于分水岭的两侧。研究区自上新世末特别是第四纪以来,在滇西高原掀斜抬升运动的背景下,地壳加速隆升,湾甸盆地受柯街断裂持续控制,地壳呈地堑式下降;勐统盆地片区被推覆式抬升的同时,受怒江及澜沧江支流持续的外动力夷平作用,海拔高度有所下降,但比湾甸盆地高很多;凤庆地区受澜沧江造山带影响,自第四纪以来的地壳抬升量巨大,演变为本区最高海拔区域。受区域构造格局及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综合影响,研究区保留了上新世夷平面,形成了现今的西低东高的中海拔—高中海拔地貌(占比94.66%)。
【图文】:

国界,省会,区调,县城


工业造纸、制糖、制茶、机械、酿酒等为主,,其中凤庆、昌宁为茶叶主逡逑产区,云县的湖沧江啤酒更是闻名遐逸。逡逑研究区交通比较方便(见图2-2),有相对完善的县、乡两级公路网;但是远邋■逡逑离公路的高山区穿越极为困难,仍靠人背马欤,尤其是n

本文编号:2678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78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8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