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奇台绿洲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09:34
【摘要】: 本文以新疆奇台县绿洲不同耕种时间、两种植被覆盖度以及冻融前后土壤含盐量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聚类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含盐量变化规律、盐分剖面类型、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仅受自然条件影响的未耕地,土壤含盐量高,是典型的盐渍土。并且表层聚集现象明显。含盐量在表层(0~20cm)占整个剖面的34.31%。耕种时间较长的5a、10a地则与之相反,多为底聚型盐分剖面。即荒地转化成人类熟作的农田(5a以上)这一过程中,土壤剖面盐分特征由前期的表聚型依次转化为均匀型、震荡型和底聚型。随着人类耕种时间的加长,土壤各层含盐量的活跃程度变化依次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较稳定层。有人类耕作活动的土壤盐渍化发生了逆向演替,耕种10a地平均含盐量仅有未耕地的20.90%。脱盐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由早期(0~3a)的1.56 g kg-1 a-1,下降为后期(5~10a)的0.04 g kg-1 a-1。 (2)裸地和植被地土壤水盐都服从正态分布,剖面平均含盐量均属中等变异性,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裸地土壤含水量属弱变异性,呈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植被地属中等(偏弱)变异性,表现出较强空间自相关性。裸地的相关距离仅是植被覆盖地的1/10左右。 (3)冻融前,表层(0-20cm)土壤电导率(0.30ms.cm-1)和含盐量(0.11%)最低,并且基本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EC及含盐量逐渐增大。而土壤盐分及EC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基本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冻融后,表层(0-20cm)EC(0.38ms.cm-1)及含盐量(0.14%)变为最高。说明春季积盐现象明显(主要发生在60cm深度以上),但尤以表层最为严重(积盐率达30.0%)。秋季灌溉洗盐效果明显,剖面平均(100cm深度以上)EC和含盐量平均减少率为8.15%。而且洗盐深度大于100cm。另外,各层EC及盐分的变异性(中等变异性)未变,但变异系数增大(除40-60cm深度外)。 (4)科学管水、合理用水、保障防护林面积、控制耕地面积是研究区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图文】:

概况,吐鲁番市,木垒,鄯善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2.1 研究区概况2.1.1 地理位置奇台县地理坐标为 E89o13′~91o22′,N43o25′~45o29′(图 2-1)。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天山山脉东段博格达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靠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西连吉木萨尔县,南接吐鲁番市、鄯善县,西北交富蕴县、青河县,东北临蒙古国,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 207km。境内东西宽 45~150km,南北长250km,总面积 1.81×104km2,边界线长 131.47km,是新疆的边境县之一。

空间分布图,盐分,土壤水分


这也体现出植被覆盖度的高低对于土壤水盐分布的重要作用。另外,土水分与盐分含量的高低变化也较为一致,这与裸地截然不同。为了充分说明两种覆盖度下土壤水分与盐分的变化关系,分别对土壤水分盐分进行相关分析(首先检验并剔除异常值)。结果显示裸地土壤水分与盐分相关系数仅为-0.015,相关性较差;而植被覆盖地的相关系数较高为 0.810,水与盐分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通过 a=0.01 水平下检验)。这也进一步验证两种覆盖度下的水分与盐分的空间分布规律。以上结果表明,裸地土壤盐分与水分的变化规律较为多样性,是因为容易外界各种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如微地形)的影响而表现出的分布现象。被覆盖地水分与盐分的变化有着密切的正相关性,说明植被及其覆盖度对于土水分和盐分的分布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0.420.440.4600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156.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远;干湿季节下基于遥感和电磁感应技术的绿洲土壤盐渍化评估与尺度效应分析[D];新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97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97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0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