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榆林地区景观破碎化时空动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22 08:59
【摘要】:景观破碎化会引起景观格局、功能与过程等诸方面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也甚为显著,因而也是评价景观完整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榆林地区作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资源开发活动日益强烈,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加之生态脆弱,因此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本文对榆林这一典型区域的景观破碎化进行研究,探讨区域景观破碎化的评价方法,以及破碎化与沙漠化、破碎化与水土流失之间的相关性,揭示榆林地区景观破碎化时空分布规律。 文章以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信息源,以ERDAS、ARCGIS、Fragstate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SPSS统计软件为数据处理和指数计算的工具,根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分析评价榆林地区的景观破碎化,并对破碎化与水土流失和沙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地区整体景观破碎化加剧,自然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干扰成为该区域破碎化加剧的主要驱动力。景观斑块数量增大,耕地破碎化加剧,草地面积减小,林地面积增大,人类干扰成为该区域破碎化强烈的主要原因。景观破碎化与沙化以及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并不密切,说明景观破碎化并不是导致沙化和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901
【图文】:

范围,盐岩,榆林,气岩


北纬36°57'~39°34'之间,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图2.1 研究区域范围Fig. 2.1 the range of the study area2.2 榆林地区区域特征2.2.1 自然地理特征(1)地质地貌1)地质榆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属鄂尔多斯台向斜陕北台凹,其地层发育属华北地台型,是一块十分古老的地台,无岩浆活动,地震极少。在距今 5 亿年前,早古生代马家沟灰岩沉积开始,在榆林沉积了较大面积的含气岩层和海相盐岩,气岩、盐岩形成年代在 2.5 亿年以前。三叠纪前期(1.95 亿-2.25 亿年前)沉积了延长群岩系(延长组含油岩层)。距今 1.5亿年前的侏罗纪早中世沉积了驰名中外的神府榆横煤田和延安含油岩层。

沙化区,沟壑区


由于地台在周围及本区构造运动作用下既产生由东北阻力的反作用而形成的。榆林地层总的表现为由东厚。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西北部为风沙高原区,占总面陵沟壑区,占 58%。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在定边县低点在清涧黄河分界处,海拔 585 米,相对高差 1322均海拔 1600~1800 米,地面相对高差 300~400 米,其是全市最高点。东部黄河西岸峡谷区平均海拔 800~11处境处海拔 585 米,是全市的最低点。北部长城沿线平缓,平均海拔 1000~1300 米,沙丘延绵,海子、滩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 800~1200 米,地表支离破碎,强烈,水土流失严重。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晗;榆林地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25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25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1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