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贡嘎山东坡典型森林及冰川迹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10:23
【摘要】: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有机质最活跃和最容易变化的部分,它对于土壤养分循环及生态系统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它是土壤肥力水平的活指标,能预示土壤有机质等的变化趋势;是土壤微生物变化的敏感指标,能预示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趋势;是保持土壤质量可持续性演变的重要指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全球碳氮循环过程受到普遍关注,微生物量碳氮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采用熏蒸浸提法测定了贡嘎山东坡不同海拔梯度植被带下土壤和海螺沟冰川演替迹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并研究其与土壤化学性质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关于贡嘎山东坡不同海拔梯度植被带下土壤化学性质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研究表明:1)土壤有效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不同海拔梯度变化,并且随着土层加深其含量变少,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海拔梯度具有不同的枯枝凋落物养分返还、不同的有机物质分解率及温度和水分;2)本次贡嘎山东坡研究中铵态氮含量范围是1.7-134.2mg kg~(-1),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范围是2.6-202.0mg kg~(-1),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范围是30.6-610.2mg kg~(-1),微生物量碳含量范围是41.4-2538.5mg kg~(-1),微生物量氮含量范围是0.6-410.7mg kg~(-1);3)土壤有效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两两互相关,表明这三个指标的含量变化都跟土壤有机质有关;4)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范围是2.4-65.3,而结果中碳/氮大都小于6,说明在贡嘎山东坡微生物群落结构中细菌占优势。 关于海螺沟冰川不同演替年限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有效氮,可溶性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量含量随海螺沟冰川演替年限变化,并且随着土层加深其含量变少,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海拔梯度具有不同的枯枝凋落物养分返还、不同的有机物质分解率及温度和水分;2)本次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演替迹地研究中土壤铵态氮的含量变化范围是4.78-145.53mg kg~(-1),硝态氮的含量变化范围是1.23-46.08mg kg~(-1),全氮的含量变化范围是284.38-1980.56mg kg~(-1),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变化范围是45.89-338.77mg kg~(-1),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变化范围是2.76-1230.57mg kg~(-1),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变化范围是0.16-245.30mg kg~(-1);3)微生物量碳氮比的变化范围是0.36-22.99,而结果中碳/氮大都小于6,说明在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演替迹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中细菌占优势。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714
【图文】:

地图,贡嘎山,地图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1 研究地概况贡嘎山(29°20' - 30°20'N, 101°30' - 102°15' E)地处四川省泸定、康定、九龙和四县的交界处,它是横断山系拥有面积为 955876.8 hm2的一个著名高山地区,最高海拔为 7556 m。从地形来说,贡嘎山是位于青藏高原(4000 m)和四川盆地(500过渡地带的高山峡谷景观。从气候来说,贡嘎山处于中国东部暖湿润亚热带季风气青藏高原东部温带半湿润气候的过渡气候带。

贡嘎山东坡,采样线


图 2-2 贡嘎山东坡海拔梯度采样线。图中Ⅰ , Ⅱ , Ⅲ, Ⅴ ,Ⅳ分别代表 5 个海拔梯度。Fig.2-2 The elevation of each sample site in our study.Ⅰ , Ⅱ , Ⅲ , Ⅴ , Ⅳstand for five elevations respectively.051 01 52 02 5T e m p e r a t u r eP r e c i p a t i o neTpemrtaru(eo)C05 01 0 01 5 02 0 02 5 03 0 0rePcpitiatoin(m)mA- 8081 62 4empTraetue(ro)C2 0 0 5 2 0 0 6 2 0 0 7B01 0 02 0 03 0 04 0 05 0 0recipPtiatoin(m)m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玉香;王根绪;;1990—2007年贡嘎山海螺沟径流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冰川冻土;2008年06期

2 李宗省;何元庆;贾文雄;庞洪喜;和献中;王世金;张宁宁;张文敬;刘巧;辛惠娟;;全球变暖背景下海螺沟冰川近百年的变化[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3 岳君;刘光t;章高森;张威;徐世健;;念青唐古拉山扎当冰川退缩前沿土壤性质与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变化[J];冰川冻土;2010年06期

4 刘巧;刘时银;张勇;张盈松;;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消融区表面消融特征及其近期变化[J];冰川冻土;2011年02期

5 王启兰;王长庭;杜岩功;曹广民;;放牧对高寒嵩草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J];草业学报;2008年02期

6 白军红,邓伟,朱颜明,翟金良,张玉霞;湿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布特征对比研究——以向海与科尔沁自然保护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2年02期

7 李宗省;何元庆;贾文雄;庞洪喜;院玲玲;宁宝英;刘巧;和献中;宋波;张宁宁;;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冰川-径流”系统的全球变化敏感性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8 陈璇;覃建雄;李娴;;海螺沟冰川地质特征与冰川退缩防治[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6期

9 高晓清,汤懋苍,冯松;冰川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若干探讨[J];高原气象;2000年01期

10 李宇庆;陈玲;赵建夫;;土壤全氮测定方法的比较[J];广州环境科学;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伟;天山1号冰川退缩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48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48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2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