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降水脉动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0-07-27 15:17
【摘要】:土壤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长发育和恢复重建的重要限制因子,影响植物生存、生长发育和环境对植被的支持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植被恢复与重建的成败,也是一直以来干旱区、半干旱区生态学、土壤学、生态水文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以柠条为代表的人工灌木林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林龄的增长、密度的提高,土壤水分明显降低,容易形成土壤干层。加之,此类区域地下水往往埋藏较深,植物得以维持的重要水分来源即为降水,而不同降雨事件,贡献率较大的大降雨事件和占有较大比重的小降雨事件通过冠层截流作用,均会在土壤-植被水分循环中产生重要作用,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开展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降水脉动的响应研究,较精确的把握柠条林的土壤水分效应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柠条是豆科锦鸡儿属植物栽培种的俗称,系落叶灌木,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各省区,是主要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造林树种。多年来,随着生态工程的实施,柠条成为宁夏造林面积最大、区域分布最广、使用数量最多的抗旱灌木树种,存林面积达51.8万hm2,其中人工种植面积占94.12%。本文以宁夏盐池县杨寨子村人工柠条林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发生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运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定位监测与定时连续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林龄、不同平茬方式、平茬后不同恢复年限等人工柠条林不同行间部位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探讨其对降水脉动的响应机制,科学把握人工柠条林的十壤水分效应,为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获得以下儿个结果与结论: (1)研究区降水频率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而呈现减小的趋势。研究区降水格局以≤5mm的小降水事件为主,10mm的大降水事件频率较低,但大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较大。小降水事件(≤5mm)及其降水量的月均分布比较稳定。≤3d降水间隔期最多,其变异系数在所有间隔期等级中为最小,月均分布比较稳定。综上所述,研究区的降水格局具有典型的降水脉动特征。 (2)随着林龄的增大,研究区人工柠条林的可利用水深度逐渐变浅,7a、16a、25a、37a林龄人工柠条林的土壤水分利用层分别为10-180cm、10-260cm、10-160cm、10-100cm,土壤储水量不断减少,十壤干层厚度不断增加。7a林龄和16a林龄人工柠条林整个剖面的土壤水分在整个生长季内都大于7%,但是7a林龄人工柠条林200cm以下十层土壤水分明显高于16a林龄,最大值达到27%以上;25a林龄人工柠条林土壤含水量7%的土层分布在150cm以下,36a林龄的分布在100cm以下。综上所述,研究区不同林龄人工柠条林十壤水分状况随着林龄的增大而逐渐退化。 (3)人工柠条林冠层的集雨效应和根系的耗水作用均强烈,距离柠条根部越远,人工柠条林的耗水作用越小,柠条林间带最小。 (4)研究区人工柠条林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的响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较深层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的响应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土壤水分对5mm降水的响应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当次降水量与土壤蒸发作用所消耗掉的水分相抵消;土壤水分对10mm降水的响应强烈。人工柠条林灌丛下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的响应均比柠条林间带的响应要强烈,柠条林间带对降水脉动的响应变异性不大。 (5)人工平茬后,柠条林冠层的集雨效应明显减弱,冠层下土壤水分入渗深度也明显减小,柠条灌丛下和林间带土壤水分的差异明显减弱。单纯从土壤水分的角度看,成片平茬对土壤水分的改良作用相对于隔行平茬而言要好。 (6)成片平茬后第1年,人工柠条林土壤水分条件没有被改善,而且其退化程度略加深;之后随着人工柠条林成片平茬后恢复年限的延续,土壤水分先增大后又减小,土壤干层厚度先缩小甚至消失而又开始恶化,成片平茬后第3年是成片平茬后人工柠条林土壤水分演替的转折点。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71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孟本,李洪建;人工柠条林地土壤水分生态环境特征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1989年05期

2 刘增文,李雅素;黄土丘陵区柠条林地养分状况及其循环规律[J];生态学杂志;1997年06期

3 韩炜;李自峰;郑黎明;张光灿;;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向柠条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7年03期

4 牛西午;营造柠条林,治理沙尘暴[J];科技导报;2002年07期

5 王风琴;张红霞;魏利敏;;乌海地区发展柠条林的调研报告[J];内蒙古气象;2007年02期

6 高维森,王佑民;黄土丘陵区柠条林地土壤抗蚀性规律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7 张志山;李新荣;张景光;王新平;赵金龙;陈应武;;用Minirhizotrons观测柠条根系生长动态[J];植物生态学报;2006年03期

8 黄德青,张耀生,赵新全,宋磊,王启兰;祁连山北坡主要草地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草业科学;2005年08期

9 赵世传;张育红;安国才;邓芝英;魏有才;;柠条在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及栽培技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3期

10 李小芳;李军;王学春;赵玉娟;程积民;邵明安;;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柠条林水分生产力和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燕;郝振纯;王加虎;李丽;;湿润地区坡地土壤水分动态分析[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杨民益;杜阿朋;王彦辉;;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A];宁夏林学会第二届林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11年

3 沈艳;谢应忠;马红彬;;不同轮牧方式下的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性质分异特征[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李浩;马万里;吴永胜;吕桂芬;卢萍;;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呼吸强度动态变化的研究[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景波;;黄土高原450 KaBP前后荒漠草原大迁移的初步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王一鸣;孙凯;杨绍辉;;土壤墒情(旱情)监测与预测预报研究进展[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肖凯;王殿武;褚达华;;不同措施对高寒旱地莜麦土壤水分和籽粒产量的影响[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8 王仰仁;孙书洪;王文龙;孙新忠;;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模拟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龚道枝;康绍忠;;考虑补偿效应的果树二维根系吸水模型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10 韩芳;吴瑞芬;郭瑞清;;近47a内蒙古荒漠草原气候变化特征[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军 何涛;白音特拉:梦想回归草原[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2 本报通讯员 潘磊;清水河县护林员用双手造就绿野青山[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3 ;苍天碧野,又现北疆[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记者 师巧梅;我区对1.5亿亩荒漠草原永久禁牧[N];新疆日报(汉);2011年

5 关俏俏 赵春晖;新疆1.5亿亩荒漠草原永久禁牧[N];西部时报;2011年

6 乔绍玉;荒漠草原变成出口基地[N];国际商报;2001年

7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牛西午;用柠条来营造绿色长城抗拒沙尘暴[N];农民日报;2002年

8 牛西午;谁来阻挡沙尘暴[N];山西日报;2002年

9 新华社记者 黄会清 刘泉龙 李云路;与黄沙抗争的人们[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10 梁景之;荒漠草原牧区环境效应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函;低覆盖度带状人工柠条林防风阻沙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刘讯;半干旱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养分和水分的动态变化[D];兰州大学;2009年

3 秦树高;柠条林草带状复合系统地下竞争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岳庆玲;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重建过程土壤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佘雕;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型灌木林地土壤质量特征及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蒋金平;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生态恢复中植被与土壤质量演变关系[D];兰州大学;2007年

7 郭忠升;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叶冬梅;乌兰布和沙漠土壤水分动态和白刺群落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9 王延平;陕北黄土区陡坡地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杨婷婷;荒漠草原生物量动态及碳储量空间分布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凯;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降水脉动的响应[D];宁夏大学;2013年

2 张飞;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林生长的土壤环境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蒋齐;宁夏干旱风沙区人工柠条林对退化沙地改良与植被恢复的作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王琳琳;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林群落特征及土壤有机碳动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耀林;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多年生柠条林平茬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6 王丁;柠条饲料化开发利用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进虎;宁夏盐池沙地沙柳柠条抗旱生理及其土壤水分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孙毅;水分平衡条件下沙地人工植被构建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庞琪伟;晋西北黄土丘陵区柠条能源林适生立地、合理密度及生物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郑士光;燃料型柠条能源林老林复壮及平茬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72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72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d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