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雅鲁藏布江河谷地貌与地质环境演化

发布时间:2020-07-29 19:23
【摘要】:雅鲁藏布江是青藏高原上的一条大河,其河谷地貌和地质环境演化的发育历史对于青藏高原地质研究有比较重要的意义。由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地理环境恶劣,前人对该区河谷地貌和地质环境演化的研究工作做的较少,即使有一些工作,但是也缺乏确切的年代测定,使得人们对于雅鲁藏布江发育历史至今还不足很清楚。本文通过大量的野外工作,不限于前人研究较多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而且跑遍了整个雅鲁藏布江中游及下游一段,重点解剖了雅鲁藏布江人拐弯、林芝、加查、桑日、杰德秀和人竹卡等剖面,从而对于雅鲁藏布江发育历史比较清楚的了解。讨论了雅鲁藏布江河谷分布江冰川泥石流和风成砂,对于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有重要意义。讨论了雅鲁藏布江河谷冰川沉积、冰水沉积和古土壤等地貌,对于研究该区古气候有重要意义。 野外调查发现雅鲁藏布江河谷两岸广泛分布河湖相沉积物、冰碛物、古土壤和河流相沉积物等,采集了大量的样品。用ESR(Electron Spin Resonance)、14C、 OSL(Op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ecence)等测年方法分析采集到的样品并确定雅鲁藏布江多个多期古堰塞湖的存在。结合样品的孢粉分析,得到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古气候环境演化。在研究区采集多个花岗岩样品,用锆石和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分析和夷平而证据得到古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河谷地貌。测量了雅鲁藏布江河谷两岸阶地,结合样品所测得年代,确定了雅鲁藏布江在第四纪期间的发育历史。 对雅鲁藏布江流域拉孜县、仁布县、曲水县、桑口县和林芝县等不同地点采集22个花岗岩样品进行了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为分析该流域新近纪隆升剥蚀过程和构造地貌演化提供了热年代学资料约束。所获得的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1.6+0.2)~(21.8+1.2)MaBP,径迹长度为(12.1+2.6)~(14.2+1.4)μm,单颗粒年龄和径迹长度均呈单峰分布。锆石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在33-23MaBP,22-9MaBP。1.6-21.8MaBP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与9-5MaBP的碰撞后事件相符,代表主要的隆升剥露期,是区内发生高速率沉积事件的记录。并且结合了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夷平面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以及形成时代探讨了雅鲁藏布江早期发育过程。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加查段河流地貌和构造调查发现,该区具有平行状水系格局,河谷地貌以峡谷和宽谷相间为主要特征,经历了碰撞、挤压和伸展构造演化过程,产生了褶皱-逆冲、走滑剪切、韧性剪切、正断层等构造变形样式。该段河谷地貌的形成演化受构造运动和气候等影响。雅鲁藏布江加查段河流至少从上新世以来沿构造运动产生的不同性质断裂构造溯源侵蚀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发育而成。 野外考察发现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发育了11级以上河流阶地,应用ESR、OSL、14C、风成砂和红土-古土壤序列等定年方法,初步确定了阶地的形成时代分别为T112000kaBP、T10-1783kaBP、T9-1238kaBP、 T8-684kaBP、T7-382kaBP、T6-150kaBP、T5-82kaBP、T4-67kaBP、T3-43kaBP、T2-28kaBP、Tr-10kaBP,从而对雅鲁藏布江发育历史有了明确认识。根据阶地的沉积特征和年代数据的分析,发现基准面变化、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和河曲移动共同控制着雅鲁藏布江中游阶地的形成。最高级河流阶地是河流开始出现的重要标准。在加查县虾日拔河高度560m和朗县北格拔河高度630m雅鲁藏布江的最高级阶地发现渐新世-早中新世大竹卡组砾石,说明雅鲁藏布江最高级阶地在渐新世-早中新世之后形成,由于最高级阶地接近青藏高原主夷平面海拔高度,因此至少7MaBP(中新世晚期)雅鲁藏布江已经存在,这套古老巨厚的河流相砾石层在接近雅鲁藏布江谷底位置的发现,表明雅鲁藏布江很早就已经从青藏高原山顶面下切了2000m以上,已在接近其现今谷底的位置上存在,把青藏高原隆升时代争论推向第四纪之前。这对于研究古雅鲁藏布江的河谷发育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雅鲁藏布江历史上多次被阻塞形成众多的堰塞湖,已报道过有萨嘎、汀当、大竹卡、仁布、杰德秀、格嘎等古堰塞湖,但都缺乏全而认识雅鲁藏布汀古堰塞湖。本文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第四纪堰塞湖沉积典型剖面观测的基础上,提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第四纪发育4期堰塞湖,测定了堰塞湖沉积时代,探讨了堰塞湖与冰川发育之间的关系。确定该湖泊4次存在时问是691~505kaBP中更新世冰期、75-40kaBP末次冰期早冰阶、27-8kaBP末次盛冰期和1.8~1.2kaBP新冰期,湖泊存在时间逐渐缩短反l映冰川规模和堰塞坝冰碛物补充能力逐渐减小,堰塞湖和堰塞坝规模也逐渐减小。格嘎至赤白12km雅鲁藏布江河谷为堵江地点。从构造和气候等因素分析了南迦巴瓦峰西坡则隆弄冰川仲入雅鲁藏布江河谷堵江成湖及堰塞湖消亡原因。 雅鲁藏布江河谷植被与地质地貌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植被分布与雅鲁藏布江河谷独特的地貌-垂直自然带较大差异分布有紧密关系。雅鲁藏布江河谷的第四纪孢粉组合有的以木本植物花粉为主,有的以草本植物花粉为主,有的以蕨类植物化粉为主,其含量随地而异。古植被景观主要处于高山灌丛草甸、草原与草甸、草原和森林的交替变化之中。分析了雅鲁藏布江河谷典型沉积剖面的孢粉组合,揭示了青藏高原南部第四纪晚期的古植被演化历史和古气候环境变迁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9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敬;南迦巴瓦峰的跃动冰川[J];冰川冻土;1983年04期

2 张振拴;南迦巴瓦峰西北坡末次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J];冰川冻土;1988年02期

3 施雅风;第四纪中期青藏高原冰冻圈的演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联系[J];冰川冻土;1998年03期

4 尹光侯;张留青;包钢;包俊跃;段国玺;苏学军;;西藏林芝地区第四系新知[J];地层学杂志;2005年S1期

5 李亚林;王成善;王谋;伊海生;李勇;;藏北长江源地区河流地貌特征及其对新构造运动的响应[J];中国地质;2006年02期

6 汪佩芳;夏玉梅;王曼华;;西藏南部全新世泥炭孢粉组合及自然环境演化的探讨[J];地理科学;1981年02期

7 杨逸畴;;南迦巴瓦峰地区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J];地理科学;1991年02期

8 潘保田,高红山,李吉均;关于夷平面的科学问题——兼论青藏高原夷平面[J];地理科学;2002年05期

9 王明业,郑绵平;西藏高原第四纪冰川遗迹[J];地理学报;1965年01期

10 林振耀,吴祥定;青藏高原气候区划[J];地理学报;1981年01期



本文编号:2774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74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0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