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过程及其世界遗产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00:29
【摘要】: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广泛,其中在中国南方地区发育得最为壮观和典型,在国内外都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世界自然遗产,包含第一期、第二期共6个遗产地,是中国南方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突出典型代表。生态过程是生态系统内所进行的一切动态及现象,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它既包括生态系统内能量与物质的循环等微观尺度的内容,又涵盖生态系统内有机体与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等宏观尺度的内容。针对国内外对该区域在喀斯特地质地貌基础上的生态演化过程的系统研究较少这一事实,依据地理学、生态学、地质学、地貌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于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间,采取文献资料查阅、实地考察调研和对比分析等方法,从各遗产地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喀斯特生态系统(森林、河流和洞穴)、植被垂直分布、生态适应现象、生物多样性等外部表现来推演与喀斯特地质地貌环境高度配套的原生性生态和生物演化过程,并且研究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过程全球对比、中国南方喀斯特喀斯特生态过程的突出普遍价值与贡献,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南方喀斯特主要的生态过程:该区域生态演化过程受复杂的地质条件、地貌形态组合以及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发育了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河流以及大量的地下洞穴;植被垂直分布明显,生物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与喀斯特环境协同演化,植被群落表现出耐旱、嗜钙等特性,且参与了生物喀斯特过程;同时,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喀斯特郁闭的小生境阻挡了生物基因的交流,使该区演化了众多地方特有物种;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较小,保存了许多珍惜濒危的古老孑遗物种,展示了生命的演化过程和正在进行的生态生物过程。(2)“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遗产地与全球具有可比性的4处喀斯特世界遗产地、4处预备遗产地以及选取的5处具有重要喀斯特生态过程的其它地域基于生态过程标准对比分析得出,系列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类型多样。以此地质地貌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主要演化动力的生态过程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表现为喀斯特对生态演化过程的强烈影响,发育了与喀斯特环境高度匹配的生态系统和植被类型,原生性强。是热带-亚热带大陆性喀斯特生态过程的突出典型代表。(3)中国南方喀斯特的生态过程的世界遗产价值:“中国南方喀斯特”在喀斯特地质背景、复杂地形和亚热带局地气候等的差异下分别演替形成的以常绿阔叶、常绿落叶阔叶、常绿硬叶等树种为代表的顶级群落和众多生物,从南至北完整记录了亚热带的植被分布谱系。生物在演化史上记录了古生代以来从海洋到陆地和淡水进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环境变迁过程,青藏高原对第四纪冰期气候阻挡下保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植物。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结构完整,森林、河流和洞穴生态系统联系紧密,生物适应类型丰富和特有性强,系统地展示了亚热带喀斯特完整的生态演替系列和正在进行的生态过程。中国南方喀斯特区域其他遗产地有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是亚热带高山喀斯特峡谷生态生物演化过程的典型代表。其他潜在遗产地有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和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两处是河流深切喀斯特中山峡谷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典型案例;广西弄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季风喀斯特森林保护区,是大陆热带裸露型喀斯特生态过程的典型代表。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148;P942
【图文】:

喀斯特生态,中国南方,文献数量,生态过程


图 1-1 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过程文献数量年度变化Fig.1-1 Literature quantity annual change of South China karst ecological processes(2) 文献内容和学科领域分布: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生态过程研究的 174篇文献资料内容分为:森林植物、洞穴、河流、生态适应等方面的生态过程。通过对研究文献内容分布(图 1-2)分析得出:森林植物生态过程研究 133 篇,占文

分布图,文献资料,喀斯特生态,生态过程


过对研究文献内容分布(图 1-2)分析得出:森林植物生态过程研究 133 篇,占文献资料的 76%;洞穴生态过程研究 7 篇,占文献资料的 4%;河流生态系统过程研究 1 篇,占文献资料的 1%,生态适应过程研究 5 篇,各占文献资料的 3%;其他方面生态过程内容 28 篇,占文献资料的 16%。

单位分布,文献,中国科学院,情况


(3) 文献单位分布(图 1-3):174 篇文献资料的作者单位主要为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分别占学术论文的 37%和 63%。高等院校中,贵州大学发表文献最多,为 15 篇;研究所中,中国科学院 40 篇(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16 篇,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11 篇,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8 篇,中国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5 篇);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13 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傅伯杰;赵文武;陈利顶;;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学报;2006年11期

2 姚长宏,蒋忠诚,袁道先;西南岩溶地区植被喀斯特效应[J];地球学报;2001年02期

3 熊康宁;肖时珍;刘子琦;陈品冬;;“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8年04期

4 胡晓红,陈椽,王承录,陈玲,张真德;贵州省云台山亚气生蓝藻植物初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5 王承录,陈椽,张朝辉;贵州云台山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6 朱华;;中国南方石灰岩(喀斯特)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特征[J];热带林业;2007年S1期

7 邓自强;试论植物作用对热带岩溶发育的影响——以广西(山弄)岗自然保护区为例[J];中国岩溶;1982年01期

8 吴秀芹;蔡运龙;;我国亚热带喀斯特生态环境演变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2783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83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9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