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森林土壤温差发电装置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9 21:25
【摘要】:森林自然环境状况和生物种群的现代监测技术,都离不开无线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具有监测便捷、迅速和功耗低等优点,非常适合在林区工作。由于林区环境的特殊性,树木、植被众多、郁闭度高,从而导致无线传感器的供电和维护存在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能为林业无线传感网络原位供电的发电装置,并对其进行了发电性能测试。此温差发电装置的特点是利用森林土壤与空气间的温度差,进行热电转换,产生电能,从而为无线传感器供电。温差发电装置主要是由重力热管和温差发电片(TEG)组成。在室内进行模拟实验,验证了温差发电装置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完善,后期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应用,并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室内人为控制土壤温度,使得室内空气与土壤之间的最大温差达到20℃时,含有1个TEG、4个TEG、8个TEG的温差发电装置分别产生的最大瞬时电压为 13.5mV、63.5mV、292.5mV,最大瞬时功率值分别为 0.3mW、0.61mW、13.8mW。因此,温差发电装置选用8个TEG。将此装置投放到北京林业大学苗圃林区进行实验,受到风力、雨雪等天气状况的影响,在温差为13℃时,室外温差发电装置产生的最大瞬时电压为63mV,瞬时电能约为0.82mW。此装置安装散热翅片后,同样的温差下,产生的最大瞬时电压为466mV,瞬时电能约为43.3mW。本装置提供的电能满足无线传感器的供电需求。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14
【图文】:

模拟图,温差发电,模拟图


图2-1室内温差发电装置模拟图逡逑.2-1邋Simulation邋Diagram邋Thermoelectric邋Conversion邋Device发电片的转换效率、增大热管的吸热面积和吸热以失、提高热管的传送效率是我们要着重研究的。最该装置打好理论基础和可行性依据。为了以后使这的应用,因此,在室内进行模拟温差发电实验,土槽中,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到不同温差下,不同时,研究热电转换装置的电响应特性并绘制曲线。电转换中的电压、电流随温差电话的规律,为将温。逡逑递规律,我们需要对温度及热源进行控制,目前。发热电缆是以电力为能源,通过合金电阻丝通有单导和双导之分,广泛运用在房屋地热采暖中,,

温差发电,总表,部件


(g)邋Logger邋without邋Paper逦(h)邋SMD邋Sensor逡逑图2-2温差发电装置的部件总表逡逑Fig.2-2邋Total邋part邋of邋Thermoelectric邋Conversion邋Device逡逑表

温差发电,工作原理,热管,铜套


Fig.2-4邋Working邋Principle邋of邋TEG逡逑置的参数模型逡逑形象化与系统化的模拟。当一定要从定量要在深入调查情况、认识相关主体信息、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独特标记和方式作学模型的推导,最终建立土壤-热管-翅换系统的理论模型。然后把实验得到的数模型,并改善数学模型的计算精度。逡逑热传递包括三部分:一是土壤和热管的程(适当简化);三是热管和铜套、铜套^逦(Na)2KR逡逑a为塞贝克系数,尤为半导体电偶的导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曦;;汽车发动机排气余热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01期

2 丁奕文;陈舜嘉;张程宾;;热管式温差发电研究综述[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8年12期

3 马宗正;闫修鹏;孟育博;王新莉;杨建伟;;基于温差发电的汽车尾气能量回收研究[J];电源技术;2019年07期

4 孙皓;浦兰娟;李永伟;;汽车尾气废热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结构设计[J];南方农机;2019年22期

5 何奕;黄文灵;陈志祥;胡晓东;陈定辉;;小型化温差发电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电子世界;2018年01期

6 阚宗祥;池桂君;;水冷式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及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8年06期

7 卢奇麟;李岸杨;吴皓清;;基于温差发电的无线管道信息变送装置的设计[J];电子世界;2018年17期

8 胡状;李仲仪;刘炳键;刘丹;董臣;陈东生;;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的性能研究[J];物理通报;2017年01期

9 张峰;;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现状[J];通信电源技术;2016年06期

10 刘兴娣;王雪;范伦禹;张玉立;;智能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设计与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长宏;林涛;黄炯桐;;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的性能研究[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二十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工程热力学专辑[C];2014年

2 康正东;高俊岭;张建中;陈e

本文编号:2797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97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e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