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民勤绿洲及其毗邻沙漠流动沙丘表面沉积物的元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21 04:10
【摘要】: 民勤绿洲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是阻断两大沙漠会合的天然屏障。在中国历史上,因石羊河的浇灌,曾一度湖泊广布,水草丰美,一直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天然牧场,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但是近一、两千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在干旱少雨、战争、过度开发等诸因素共同影响下,石羊河水量不断减少,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持续退化。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民勤生态恢复已经被提上了政府议事日程。温家宝总理“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嘱托时刻鼓舞着民勤人民防沙治沙的伟大事业。 本文以民勤绿洲及其毗邻沙漠流动沙丘表面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应用X-荧光光谱仪测定沉积物元素含量,以相关系数为依据探讨地表元素迁移规律。通过元素的标准化分析确定沙源,利用元素富集因子分析、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分析、化学风化指标分析、判别函数分析检验标准化分析所得沙源的合理性。最后根据沙源分析结果将民勤绿洲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石羊河民勤段上游、石羊河民勤段中游、石羊河民勤段下游和石羊河尾闾湖。结果表明,石羊河民勤段上游风沙沉积主要来源于其南部的腾格里沙漠,属于近源传输。石羊河民勤段中游风沙沉积至少有绿洲内部和腾格里沙漠两个物源,属于混合近源传输。石羊河民勤段下游的情况较复杂,直接物源是民勤沙带。石羊河尾闾湖物质主要来源于巴丹吉林沙漠,属于顺风向的远源传输。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931.3
【图文】:

地理位置,民勤绿洲,北大山,集样


25.00,,N、101“58,51.00,,E处,止于雅布赖山以西39“42,48.42,,N、102“45,11.88“E处,跨度达70km以上,总路程超过80km。每3一skm采集沙丘表层0一IOem沙样约5009,共采集样品21个(见图2)。一一一图2研究区地理位置2民勤沙带主要以流动沙丘为主,在巴丹吉林沙漠至民勤绿洲之间的沙带分布大量呈西北一东南走向的片状荒漠植被群落。样品采集由西北到东南,始于北大山和雅布赖山所夹谷地39“28,17.00“N、102“29,48.00,,E处,止于民勤绿洲西北缘 38047,25.00

示踪元素,元素,百分含量,元素测定


3.5ppm、 9.9ppm、 26.7ppm、 128.9ppm、 16.9ppm、 19.7ppm、 5.7ppm,这种特征表明,不同样品中Ti、Cr、Y、Mn、v、Hf、Nb、Ni、zr、eu、Nd、u等的百分浓度变化是一致的。如图3所示,样品B中所占百分含量最高的是Ti,达74.34%,样品B02中百分含量占有率最高的仍是Ti,达73.88%,其它元素也具有类似的规律。因此可选用其中某一元素作为该系列元素变化趋势的代表,从而简化示踪元素的数量,如以Ti的含量近似估计含量小或者元素测定不够准确的Nd、U等

示踪元素,百分含量,元素,样品


样品号洲图5民勤沙带4类元素的变化特征在分组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2个样品中各元素具有相近的百分含量。以第一类示踪元素为例,样品BM02中Ti占69.78%,Mn占n.30%,v占1.95%,Zr占5.80%。在样品BM03中,Ti占69.76%,Mn占12.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玉,宋冬梅,肖笃宁;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下水矿化度的时空变异[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2 樊胜岳,马永欢,周立华;甘肃民勤绿洲近年来生态治理政策在农户中的响应[J];中国沙漠;2005年03期

3 宋冬梅,肖笃宁,张志城,曹宇,马明国,王建华,王建;甘肃民勤绿洲的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4期

4 赵栋;任倩;;干旱区绿洲水资源利用初探——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J];发展;2008年03期

5 赵雪雁;绿洲环境与经济协调分析——以民勤绿洲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6 胡影,李亚;民勤绿洲物候季节划分及景观季相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7 仲生年;柴成武;王方琳;王龙;;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下水埋深时空分布动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1期

8 安培浚;刘树林;颉耀文;高峰;;植被指数遥感定量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年06期

9 宋冬梅,肖笃宁,马明国,王建华;民勤湖区地下水资源时空变化对灌区景观生态安全的影响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10期

10 马金辉;朱小燕;潘从新;;甘肃民勤绿洲地下水系空间分布模拟[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相博;;甘肃民勤绿洲沙漠化遥感分析及其防治的新对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张晓涛;康绍忠;;基于SEBAL模型的民勤绿洲蒸发蒸腾量的遥感估算[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3 石惠春;王芳;;石羊河流域下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安培浚;颉耀文;;绿洲植被指数的遥感定量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尚清芳;张建明;米丽娜;王积锋;;民勤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6 侯扶江;常生华;南志标;任继周;;建立草地农业系统,治理民勤荒漠化[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石惠春;杨二俊;;石羊河流域下游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价值评估——以民勤绿洲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李宗礼;杨贤远;冯起;;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绿洲生态安全关系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C];2005年

9 李宗礼;冯起;康国玺;沈清林;;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绿洲水与生态问题的关键对策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颉耀文;王乃昂;陈发虎;;历史时期民勤绿洲空间分布重建[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先英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博士;民勤:节水与治沙并存[N];中国水利报;2007年

2 记者 汪栋;甘肃调水保护民勤绿洲[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郭孟卓;将水还给生态[N];中国水利报;2003年

4 王德民 通讯员 程瑛;民勤绿洲生态有所好转[N];中国气象报;2007年

5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韩金强;防止流域生态恶化 确保民勤绿洲安全[N];中国水利报;2005年

6 周戡;合理用水 科学治沙 拯救民勤绿洲[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7 王欢;民勤绿洲能“截住”近八成沙尘量[N];兰州日报;2007年

8 周戡;科学用水治沙拯救民勤绿洲[N];西部时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吴玉萍;虚拟水战略拯救民勤[N];中国环境报;2005年

10 记者 宋振峰 通讯员 卢一湖;为民勤绿洲送去滔滔黄河水[N];甘肃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海涛;绿洲水资源利用情景模拟与绿洲生态安全[D];北京大学;2008年

2 郭承录;石羊河流域综合管理策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3 徐先英;石羊河下游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固沙植被生态水文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高志海;基于RS和GIS的绿洲植被与荒漠化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5 李晓松;干旱地区稀疏植被覆盖度高光谱遥感定量反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6 张建明;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D];兰州大学;2007年

7 粟晓玲;石羊河流域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秀梅;石羊河流域景观动态与成因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孝宗;民勤绿洲及其毗邻沙漠流动沙丘表面沉积物的元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2 孟敏;民勤绿洲生态脆弱性评价与环境变化公众理解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杨雪菲;民勤绿洲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与气候变化下的植被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徐兰香;水权理论在民勤绿洲沙漠化地区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张奎俊;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绿洲生态需水与措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6 马述承;民勤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潘竟源;民勤绿洲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井学辉;民勤绿洲景观格局与动态及荒漠化成因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9 闫霞;绿洲人口变化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柴成武;民勤荒漠化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98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98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a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