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基于区域远期土地利用规划的黄河口湿地景观变化及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14:59
【摘要】: 湿地、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在地球环境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关注的重点学科与研究领域。然而,近几十年来,湿地被大面积过度开垦和破坏,使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引起了严重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湿地因而成为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前,湿地面积退缩及景观格局变化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国内外在土地利用规划对湿地影响评价方面的研究报道还相对较少。本文以黄河最下游的垦利县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湿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依据2005-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提取了湿地变化信息。同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等揭示了垦利县不同湿地类型的变化特征,且对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驱动力分析。本文根据垦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来15年建设用地扩占对湿地的威胁,分析出湿地丧失的潜在风险,并针对性的提出土地利用规划与湿地保护协调对策,从而为合理布局建设用地和保护黄河口湿地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 (1)2005-2020年期间,垦利县湿地景观面积在研究时段内面积增减变化较大,湿地类型之间及湿地与非湿地之间的转换复杂。2005年湿地面积占整个研究区总面积的46.32%,但规划到2020年占41.81%,15年共减少10473.27hm2,平均每年减少698.22hm2。从各湿地类型之间的转换来看,各种湿地景观之间、湿地和非湿地之间相互转化和逆转并存。 (2)借助Fragstats软件,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分割度等8种指标指数对垦利县未来15年的湿地景观格局演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级别类型上:景观多样性降低、均匀度增加,反映出湿地景观逐渐离散、破碎化程度加重;斑块类型级别上:研究区各湿地在湿地类型水平上,各类湿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斑块数量和密度增加、斑块面积减小、分维数降低,表现出破碎化趋势,其中天然湿地、灌溉水田及人工沟渠变化都较为剧烈。 同时,景观格局的变化给湿地带来不同的景观生态效应,本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整个生境质量下降;另一方面是边缘效应增强。根据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和产生的景观生态效应,本文主要从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市场机制等方面入手,对垦利县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驱动力分析。 (3)建设用地增长幅度及其规划布局对湿地减少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垦利县处于高风险的湿地面积共有17024.45hm2,低风险湿地29846.89 hm2,无风险湿地60626.46 hm2,湿地损失的整体潜在风险较高。 (4)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可知:影响垦利县湿地生态健康的因素既有湿地自身生态过程,也有人类活动作用。要完全自然恢复黄河口湿地已经遭受破坏的湿地生态环境几乎不可能,必须借助人工手段和措施,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因此综合考虑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计出保护黄河口湿地景观变化的技术方案: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推行湿地保护规划;加强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动态监测体系;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湿地科研、宣传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901;X37
【图文】:

示意图,垦利县,黄河三角洲,地理位置


洲大多数湿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滨海区域,三角洲扇湿地和滩涂湿地为主,形成了一个宽广的扇带湿地。北部黄河三角洲上,地处黄河最下游,胜利油田中心经118015‘一119010,,北纬37024‘一37059‘。县域呈西南、的位置见示意图(王介勇,2005;李新举,2005)。端,是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典型地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约60%的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内。垦利县的自然生态系统以河口湿地为主,一半自塘、养虾池、盐场和油田作业区等为主,约占土地面县作为黄河三角洲函待开发的重要资源基地,具有优的气候资源,广阔的草场资源,宽广的浅海水域与滩卤水资源,驰名中外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具有丰富的水土资源和耕地后备资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93万亩,版图面积2320.

土地利用现状图,垦利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l日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感影像,对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图2.3)、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图2.4)重新解译,得到2005年和2020年湿地类型分布图(图2.5.图2.6)。所得结果采用分类后比较法,通过对分类结果进行比较,提取湿地变化信息。综合考虑湿地的水文、生态等要素,坚持科学、实用的原则,结合研究区湿地的实际情况,将该区湿地分为人工湿地(灌溉水田、坑塘水面、养殖水面、人工沟渠、水库水面、盐田)和天然湿地(河流水面、苇地、滩涂)两大类共9种湿地类型。

分布图,垦利县,分布图,转移矩阵


图2.62020年垦利县湿地类型分布图Fig.2.6ThewetlandelassifieationehartofKenlieountyin20203基于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湿地景观动态分析3.1湿地类型转化特征3.1.1湿地类型变化度量垦利县景观类型复杂多样,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垦利县湿地类型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本文采用转移矩阵、动态变化率两个表征模型对垦利县湿地的景观变化进行分析。(l)转移矩阵国际上对上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研究主要是在Gl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或土地利用图进行空间叠加运算,求出各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矩阵(ConvertionMarix),进而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以年为单位,把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成一系列离散的演化状态,从一个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学工,林辉平,付在毅,布仁仓;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2 BOUNLOM Vinliam,卞建民,林年丰;3S技术在霍林河流域下游湿地景观演变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陈康娟,王学雷;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四湖地区湿地景观格局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3期

4 宁龙梅,王学雷,吴后建;武汉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5 余国营;湿地研究的若干基本科学问题初论[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2期

6 杨永兴;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7 白军红,欧阳华,杨志锋,崔保山,崔丽娟,王庆改;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8 刘红玉,吕宪国,刘振乾,杨青,张柏;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与区域持续发展[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9 崔保山,刘兴土;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可持续性管理对策[J];地理科学;2001年03期

10 王宪礼,胡远满,布仁仓;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变化分析[J];地理科学;199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许健民;黄河三角洲(东营市)湿地评价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2 童春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服务——以长江口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新举;黄河三角洲土壤质量时空演变及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4 陈为峰;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生态过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5 汪雪格;吉林西部生态景观格局变化与空间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介勇;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土地利用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丽云;黄河三角洲湿地演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00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00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9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