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崆峒山构造特征及其与丹霞地貌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8-28 04:27
【摘要】:丹霞地貌是指以红色陆相碎屑岩为物源基础,陡崖坡为基本特征的地貌景观类型,具有较高的景观价值和科研价值。崆峒山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与六盘山造山带的过渡地带,区域构造位置特殊,发育独具特色的丹霞地貌,既具有西北丹霞雄浑壮观的特征,又发育与南方丹霞类似的丹山碧水,国内罕见,科研价值大。但目前对丹霞地貌形成机制的研究程度不足,与成熟理论学科结合太少,研究手段也相对单一。因此,本文通过与构造地貌学相结合,定量研究对崆峒山构造特征并探讨其与丹霞地貌演化的关系,深化对崆峒山丹霞地貌形成演化的认识,丰富丹霞地貌的学科体系。基于崆峒山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区域构造与地质演化,对山前断裂及节理特征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揭示新构造运动形迹。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对泾河水系发育的稳定5级阶地的柳树沟、候旨沟进行测量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阶地的形成年代,从而揭示该区域的地壳隆升规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提取研究区范围内的线性构造、水系密度和构造地貌特征信息,研究崆峒山新构造运动特征。将区域地质环境与新构造运动特征相结合,分析与崆峒山丹霞地貌形成演化的关系:构造运动的差异性和阶段性决定了丹霞地貌的整体地貌格局;山前断裂活动控制了该区域的地貌特征和地层分布,构造裂隙,包括线性构造和节理对丹霞地貌具有切割塑造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山前断裂构造活动性强,影响着河流阶地发育、控制地貌发育和地层分布。位于断裂上盘的崆峒山发育中生代红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抬升,且受到的风化剥蚀强烈,新生代地层分布较少,发育了高大陡峭的丹霞地貌。(2)泾河发育稳定的5级阶地,其中T5、T4和T3阶地受到昆仑—黄河运动的影响;T2和T1阶地则与共和运动相对应,构造隆升强烈。且候旨沟T5阶地与已有文献中“三级剥蚀面”形成时间大致相同,表明该区域至少受到7次间歇性的构造隆升—夷平剥蚀,使地貌发生分异,塑造了崆峒山整体的地貌格局。(3)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构造地貌参数。结果表明:十万大峡谷、香山、隍城、后峡等区域面积高程积分HI值、地表粗糙度和地表切割深度值较大,构造活动性较强。将构造地貌参数与崆峒山丹霞地貌点叠加,发现大量丹霞地貌发育区的面积高程积分HI值在0.35~0.6范围内,表明地貌侵蚀和构造活动处于均衡状态,属于典型的壮年期地貌。地表切割深度21.51~32.04m和地表粗糙度在1.19~1.3范围内发育的典型丹霞地貌点居多,表明地形起伏较大、地层剥蚀和构造活动较强的区域有利于丹霞地貌发育,构造运动控制着丹霞地貌的发育。(4)线性构造和节理裂隙进一步塑造丹霞地貌的形态。在北东、近东西优势走向的线性构造切割作用下,崆峒山丹霞地貌发育成方山、孤峰、悬崖、台地、沟谷等形态。节理统计表明主要发育近南北向节理,其次为北东和北西向节理。在节理切割与流水侵蚀、重力崩塌共同作用下,使丹霞崖壁不断后退,一些冲沟发育为一线天景观,而丹霞洞穴则广泛沿垂直节理发育。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931
【图文】:

丹霞地貌,演化过程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崆峒山构造特征及其与丹霞地貌的关系貌被侵蚀为准平原。姜勇彪等[42]对信江盆地的丹霞地貌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盆地不同部位也在经历不同演化阶段,盆地边缘以壮年晚期—晚年早期演化阶段为主,且受到岩性、构造及气候等要素影响,地表侵蚀速率快,发育石林、峰林、峰丛、崖壁等丹霞景观;盆地中部则处于青年期—壮年早期演化阶段,受断裂的影响较小,但流水侵蚀强烈,发育低矮圆丘状石峰、岩洞等景观;中部过渡区域处于幼年期—青年早期,受构造、水系影响较小,侵蚀速率慢,发育石寨、巷谷、岩崖等地貌景观。

技术路线图,丹霞地貌,塑造作用,崆峒山


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崆峒山构造特征及其与丹霞地貌的关和地貌的发育,构造运动的差异性和阶段性决定了丹霞地貌的整体格局;隙,包括线性构造和节理,对丹霞地貌后期的发育具有塑造作用。

崆峒山,道教文化,内外动力,泾源县


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崆峒山构造特征及其与丹霞地貌的第二章 区域地质环境崆峒山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图 2-1),平凉市以西 10km 处,北与彭阳县为接华亭县,西与泾源县接壤,东靠泾川、崇信、镇原三县。地理坐标范围6°27′33″E~106°35′55″E,35°27′8″N~35°35′14″N,南北宽约 12.6km,东 15.1km,总面积约 83.6km2,海拔高度 1456~2123.5m,垂直高度为 667林覆盖率达 95%以上。地理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陇东黄土高原西北部,属六盘山系脉,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和内外动力的作用下,发育了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被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2005 年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崆峒山将渊的道教文化与类型丰富的地质遗迹(183 处)相融合,结合独具特色的丹景观资源,建设成兼具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的道教名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振杰;温兴平;马威;沈攀;;基于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线性构造分级解译[J];河南科学;2015年09期

2 齐德利;陈致均;王随继;王志华;景福怀;;崆峒山丹霞地貌地层归属演化及地貌年龄[J];山地学报;2015年04期

3 李小强;任金卫;杨攀新;熊仁伟;胡朝忠;苏鹏;李长军;;六盘山东西两侧第四纪以来构造差异隆升速率递变性[J];第四纪研究;2015年02期

4 常直杨;王建;白世彪;张志刚;;面积高程积分值计算方法的比较[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3期

5 陈姗姗;姜勇彪;;江西会昌盆地红层及其地貌发育研究[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5年01期

6 赵秋晨;张绪教;何泽新;何祥丽;王建勇;傅连珍;贾丽云;;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及新构造运动意义[J];现代地质;2014年06期

7 郭福生;朱志军;黄宝华;姜勇彪;;江西信江盆地白垩系沉积体系及其与丹霞地貌的关系[J];沉积学报;2013年06期

8 彭华;潘志新;闫罗彬;Scott SIMONSON;;国内外红层与丹霞地貌研究述评[J];地理学报;2013年09期

9 李霞;何庆成;董颖;曹晓娟;王智勇;段学敏;;贵州赤水南部地区丹霞地貌类型特征及成因演化分析[J];地球学报;2013年04期

10 严珍珍;石耀霖;范湘涛;杜小平;;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宏观丹霞地貌坡地的演化过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马润勇;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活动及其工程灾害效应[D];长安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柯雨田;崆峒山岩性特征与丹霞地貌成因[D];兰州大学;2017年

2 王雨豪;粤北南雄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红层地貌发育的影响[D];河北地质大学;2017年

3 师源凰;基于DEM的地表水系密度空间分异及其对构造等的响应[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亲;共和盆地地表沉积物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过程的联系[D];兰州大学;2013年

5 郭晓鸽;陕西彬县段泾河河流阶地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任舫;龙虎山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成因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王秀云;基于DEM的地貌分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范斌;丹霞地貌与丹霞地貌旅游资源研究——以滇西北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07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07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4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