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黄土高原不同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01 18:03
   黄土高原地区人工纯林由于物种组成单一,层次结构简单加之复杂的自然条件原因而出现了林木老化、更新困难、土壤衰退等现象,严重影响着当地林地的稳定性和林业的可持续经营。通过研究不同树种的种间关系来营造科学合理的混交林是解决人工纯林问题的有效途径。 不同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及相互作用的探讨是种间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林木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枯落叶作为养分的基本载体,是连接林木与土壤的中间体,在维持土壤肥力、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常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枯落叶的分解影响着林地土壤的生物学和化学性质,进而影响着林木的种间协调性和森林的可持续性。因此,研究不同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及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中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可以为林木种间关系的探索和科学营造混交林提供依据。 该研究通过对黄土高原常见的13个树种枯落叶进行单独和混合分解试验,探讨了不同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化学性质的影响及在对土壤性质影响中是否存在相互促进或抑制作用,同时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判断了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性质影响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 (1)13个树种枯落叶单独混土分解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脲酶(油松54%~柠条110%)、脱氢酶(樟子松85%~紫穗槐288%)和磷酸酶(白桦81%~柠条301%)活性,增加了有机质(沙棘29%~白桦55%)和碱解N(樟子松11%~柠条49%)含量。同时,这13种枯落叶单独分解后土壤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和速效K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不同树种枯落叶单独分解对土壤速效P和CEC的影响差异较大,油松、刺槐、白桦、辽东栎、白榆、旱柳、柠条和紫穗槐枯落叶单独分解后土壤速效P含量均有显著增加,而落叶松、侧柏、小叶杨和沙棘均显著减少。除小叶杨和辽东栎外,各个树种枯落叶单独分解均使土壤CEC显著降低。柠条和紫穗槐枯落叶进行单独分解对土壤性质的改善作用最明显。 (2)针叶树种与其他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的研究表明:油松分别与沙棘、刺槐、小叶杨和紫穗槐枯落叶成对混合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综合表现为相互促进,而与柠条、落叶松、白桦、辽东栎和侧柏枯落叶成对混合分解对土壤性质综合表现为相互抑制,与白榆枯落叶作用不明显;樟子松分别与白桦、刺槐、白榆和柠条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存在相互促进作用,而与小叶杨、沙棘、紫穗槐、侧柏和辽东栎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与落叶松枯落叶无明显作用;落叶松分别与刺槐、紫穗槐和白桦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存在相互促进作用,而分别与柠条、侧柏、白榆、辽东栎、小叶杨枯落叶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与沙棘枯落叶无明显作用;侧柏分别与紫穗槐、白桦、柠条和沙棘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存在相互促进作用,而与小叶杨、白榆、刺槐和辽东栎枯落叶则相反。 (3)阔叶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的研究表明:小叶杨与白榆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存在相互促进作用,而与柠条、紫穗槐、沙棘和辽东栎枯落叶则存在相互抑制作用,分别与刺槐、白桦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影响的作用不明显;刺槐分别与白桦和沙棘枯落叶分解对土壤的影响存在相互促进作用,而与辽东栎和柠条枯落叶则存在相互抑制作用,刺槐与白榆枯落叶分解相互作用不明显;白桦分别与沙棘、紫穗槐和柠条3种灌木树种枯落叶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存在相互促进作用,而分别与辽东栎和白榆相反;辽东栎分别与柠条和沙棘枯落叶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存在相互促进作用,而分别与紫穗槐和白榆相反;白榆分别与沙棘和旱柳枯落叶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存在相互促进作用,而分别与紫穗槐和柠条相反;旱柳分别与沙棘和紫穗槐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存在相互促进作用,而与柠条枯落叶分解则相反。 (4)灌木树种沙棘、柠条和紫穗槐枯落叶两两混合分解后,沙棘与紫穗槐枯落叶、柠条与紫穗槐枯落叶两种组合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综合表现为相互促进作用,而沙棘与柠条枯落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综合表现为相互抑制。沙棘、柠条和紫穗槐这3种固氮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并不总是对土壤氮素和其他养分的影响产生促进作用,可能与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有关。 (5)不同类型枯落叶混合分解后存在两大情况,一种是对土壤性质作用的叠加效应,也称加性效应(additive effects),本文中表现为不同枯落叶混合分解后土壤性质实测值与预测值无明显差异,即对土壤性质无明显相互作用,占全部作用结果的少数部分;另一种是非加性效应(nonadditive effects),表现为不同枯落叶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存在相互促进或抑制作用,占全部结果的大多数。产生促进作用的原因是枯落物混合为分解者提供更为有利的微环境,使得微生物数量、活性和群落结构更加完善,同时,高质量的枯落叶通过分解者将有效养分通过被动扩散和菌丝桥转移给了质量较低的枯落叶,从而加快了混合枯落叶的分解速度和土壤养分的提高。而抑制作用是因为不同枯落叶在混合分解过程中释放了一些次级化合物,如单宁酸、多酚类,它们能抑制枯落物的分解,影响养分的输入。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S714
【部分图文】:

枯落叶,混合分解


的田间持水量,通过计算确定培养土壤的应加水量),用塑料薄膜覆盖钵口以防水分的大量散失,并在薄膜上留3~4个通气孔,然后将所有培养钵放在室温(20℃~25℃)进行分解试验培养(见图2-1)。在培养过程中,每隔7 d对培养钵进行称重,根据水分散失情况,揭开钵口塑料薄膜用喷水器均匀补充水分,始终调节土壤湿度不变,即培养钵质量保持恒定。连续进行120 d的培养实验,直到观察绝大部分枯落叶分解为止。图 2-1 枯落叶混合分解培养Figure 2-1 Decomposition of litter mixtures2.2.3 指标测定分解试验之后,将培养好的土壤样品全部平摊到干净的瓷盘里,充分混合后取部分鲜土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剩余土样风干后测定其他生物化学性质指标。具体的指标测定方法如下:土壤微生物数量用稀释平板分离测数法(程丽娟和薛泉宏 2000):将上述培养后的 1份新鲜土样过 1 mm 筛,称量、烘干测定土壤含水量. 再称取 10 g 鲜土放入 90 mL 无菌水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景伟,王卫东,李成;不同类型黑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蒋三乃,翟明普,贾黎明;混交林种间养分关系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贾黎明,翟明普,尹伟伦,高立鹏;油松白桦混交林中生化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4 吴俊民,礼波宁,刘广平,王晓水,吴保国;混交林中落叶松挥发性物质对水曲柳生长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高志红,张万里,张庆费;森林凋落物生态功能研究概况及展望[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苏芳莉;刘明国;韩辉;;樟子松不同林型沙地土壤肥力的差异[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邹莉;唐庆明;王轶;;落叶松、樟子松纯林及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的群落分布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8 于洋;王海燕;丁国栋;任丽娜;孙嘉;范敏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焦峰,温仲明,焦菊英,卜耀军,赫晓慧,马祥华;黄土丘陵区人工小叶杨生长空间差异及其土壤水分效应[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7期

10 宁小斌;;农林复合系统及其种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湖北林业科技;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春阳;黄土高原生态重建中植物凋落物碳氮在土壤中转化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10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10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f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