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基于景观格局演进的三江平原抚远县土地利用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4 14:40
   抚远县是国内最大天然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的重点区域,同时也是我国商品粮的重要供应基地。对于相关区域,如何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促进各类用地类型的相互协调利用是重大课题。目前相关研究均基于景观格局分析以及利用不同方法进行土地利用预测,但使用合适模型预测并以景观演进视角分析预测结果同时探究其内在规律以此寻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研究严重不足。基于此本文立足抚远县,通过相关指数的计算判断该区域土地利用的总体变化趋势,并且根据各种用地类型的相互转化关系,探讨演变的规则,并以此对202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分析变化的内在规律,从而给现有的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借鉴。本文首先对抚远县土地利用结构在2000年到2010年之间的变化进行了判断,通过土地动态度、特征景观格局指数等的计算,对抚远县景观格局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其次,依据所总结的变化规律作为变化规则,根据CA-Markov过程原理,对抚远县各种土地利用的规模在2020年将要呈现出的变化进行了预测和判断,并且分析其相关特征。然后,使用基尼系数计算法、投入产出系数法、对应分析法,对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转移关系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而判断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过去及未来的总体变化趋势及相互之间的转移规律,包括整体上在不同时间节点所呈现出的转化难度和相似性。最后,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比2020年的现有用地规划和预测结果的用地格局,分析相关规划的合理性,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预测了三江平原抚远县土地利用格局,同时基于景观演进视角提出了土地结构分析的新方法,在预测结果的分析方面,文章使用了经济学中的基尼系数计算法、投入产出法、对应分析法等分析手段,为景观学中土地利用结构分析方法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为土地模拟预测从方法到结果处理提供了一条可供实践的思路,为实现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决策支持和科学依据,对平原湿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F301.24;P901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图集,转移规律,转化规律


哈尔滨工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学位论文根据影响参数的绝对数值的大小,本文将形成景观变化的适宜性图集。性图集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共同构成了本文进行预测所必须的数据基础。使用 IDRISI 软件,结合经由 2000 年数据产生的适宜性图集和土地利用转阵,对 2010 年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内推式预测。预测结果将会和 2010 年地利用实际状况进行对比,从而检验预测的准确性。在预测的准确性能够保证之后,本文将对 2020 年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预测。结合 2000 年的土用状况、2010 年的土地利用状况乃至于 2020 年的土地利用状况的预测值文将同时总结出2000年至2020年的景观格局转化规律和土地利用转移规律于景观格局转化规律,本文将使用破碎度等特征指标进行描述,对于土地转移规律,本文将通过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进行系统化和结构化析。经过各种指标化的和系统化的规律和趋势的分析,本文选取了其中变为显著地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并单独对耕地的变化进行如上分析。结合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 2020 年三江平原耕地的面积规划数对比,同时计算规划耕地面积消耗其他土地面积的数据,分析对比数据,优化和改进的建议。

三江,湿地,区位


年土地利用状况及景观类型演进进行分析;其次选取特征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解析 2000 至 2010 年间土地景观变化的生态学意义并探究其原因;最后根据其变化特征,寻找引起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一方面作为景观类型演进的适宜性分析,另一方便影响因素作为预测模型的转换规则基础数据,为下一章 2020 年景观格局预测做数据准备。3.1 研究区选取3.1.1 三江平原概况及选取原因三江平原是我国东北平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所有天然沼泽湿地分布区中排在首位。该平原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交汇所形成的堆积作用共同形成,地理位置如图 3-1,3-2 所示。刘兴土等学者总结了三江平原的自然地理概况,该平原处于东经,北纬,综合面积接近。共包含双鸭山市、佳木斯市、鹤岗市等 21 个地区,同时还有哈尔滨市与牡丹江市分别管辖的依兰县与穆棱县。其中包含了宝泉岭、红兴隆等地区 54 个国家级农场与 8 个森林工业局[52]。

三江,三江平原


年土地利用状况及景观类型演进进行分析;其次选取特征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解析 2000 至 2010 年间土地景观变化的生态学意义并探究其原因;最后根据其变化特征,寻找引起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一方面作为景观类型演进的适宜性分析,另一方便影响因素作为预测模型的转换规则基础数据,为下一章 2020 年景观格局预测做数据准备。3.1 研究区选取3.1.1 三江平原概况及选取原因三江平原是我国东北平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所有天然沼泽湿地分布区中排在首位。该平原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交汇所形成的堆积作用共同形成,地理位置如图 3-1,3-2 所示。刘兴土等学者总结了三江平原的自然地理概况,该平原处于东经,北纬,综合面积接近。共包含双鸭山市、佳木斯市、鹤岗市等 21 个地区,同时还有哈尔滨市与牡丹江市分别管辖的依兰县与穆棱县。其中包含了宝泉岭、红兴隆等地区 54 个国家级农场与 8 个森林工业局[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绍祥;一部系统研究土地利用配置的力作——评刘彦随著《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2 杨庆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3 方华荣;我国现有土地利用现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0年03期

4 欧建华;土地利用和合理利用土地[J];石河子科技;2001年01期

5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6 樊杰,吕昕;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7 何英彬,陈佑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02期

8 陈立民;海河流域山西省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23期

9 黄晓军;李诚固;黄馨;;新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6期

10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黄旭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堵河流域产流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边红枫;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及格局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Laari Prosper Basommi;加纳西北部矿区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以及对水质和健康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8 王亮;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张瑜;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梁栋栋;基于动态邻居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拟及生态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毓;基于景观格局演进的三江平原抚远县土地利用预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宋颜颜;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6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刘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8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江淑芳;朝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NPP遥感估算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10 李帅;宁夏黄河流域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径流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18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18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7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