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沿淮低洼地防护林生物排水改土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5 16:02
   分别于2010年5月、7月、8月和10月对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沿淮低洼地南林895、I-69杨和皖林1号杨3个常见的杨树防护林林木叶片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空气温度(Ta)、空气相对湿度(RH)、光合有效辐射(PAR)等因子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叶片蒸腾速率及标准木总叶面积推算不同季节单株和林分日蒸腾量,分析各月蒸腾量与蒸腾速率及总叶面积之间的关系。对5月、7月、8月和10月的林下土壤、距离防护林100m、200m、300m农田土壤和300m以外对照空地的土壤含水量、0~60cm储水量进行了测定,并取样对各样地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养分性状进行了测定。主要结果如下: (1)三个供试杨树无性系蒸腾速率日变化和日均值的年变化均趋势大致相同,5月和10月为单峰型,7月和8月为双峰型,各个杨树无性系蒸腾速率均于7月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5月为最低值。相关系数及直接通径系数表明,环境因子对蒸腾速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大小为,除10月的南林895和I-69为气孔导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外,其余均为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不同无性系防护林蒸腾量的排列顺序为:I-69南林895皖林1号。5月和10月蒸腾量与总叶面积相关度更高,7月和8月与蒸腾速率相关度更高。 (2)林下各样地土壤除8月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外,5月、7月和10月均表现20~40cm土壤含水量最大。农田和对照空地土壤含水量在各月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林下各样地0~60cm土壤含水量均值在5月分别为19.64%、18.41%和24.25%,低于农田各样地(24.67%、26.26%和26.63%)和对照空地(29.85%),7月和10月也表现相同的趋势;在8月则分别为38.96%、39.08%和38.34%,高于农田各样地(37.28%、36.80%和31.54%)和对照空地(34.56%)。5月、7月和10月农田各样地土壤含水量随距离防护林的距离加大而不断增加,8月则表现相反的趋势。各样地0~60cm储水量表现与土壤含水量相同的趋势。 (3)0~60cm各林下样地土壤容重均值明显较农田小,林下土壤在1.40gcm~(-3)~1.48gcm~(-3)之间;农田土壤在1.49gcm~(-3)~1.57gcm~(-3)之间。0~60cm各林下样地土壤孔隙状况明显较农田好,如林下土壤总孔隙度0~60cm均值在43.91%~48.37%之间,农田则在41.27%~43.12%之间。各样地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不断增加,而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不断减少。各农田样地0~60cm土壤容重均值并没有随距离防护林的距离增加而表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土壤孔隙状况也呈现类似的规律。 (4)各样地土壤的pH值变化于6.5~7.6之间,基本呈中性反应。各林下样地土壤0~60cm有机质含量均值在47.93gkg~(-1)~57.53gkg~(-1)之间,农田在24.33gkg~(-1)~32.97gkg~(-1)之间,对照空地为20.59gkg~(-1),即林下各样地高于农田及对照空地,有效N所占比例及全K也表现相同趋势。林下各样地0~60cm土壤全N含量均值在1.22gkg~(-1)~1.71gkg~(-1)之间,农田在1.87gkg~(-1)~2.52gkg~(-1)之间,对照空地为1.08gkg~(-1),即林下各样地低于各农田样地但高于对照空地,全P、有效P所占比例也表现相同趋势。各项肥力指标在各样地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各农田土壤0~60cm各项肥力指标并没有随距离防护林的距离加大而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5)除HCO3-含量在各样地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不断升高外,其余各种可溶性盐离子及全盐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不断减少。各林下0~60cm土壤全盐含量分别为11.15gkg、11.33gkg、11.33gkg,各农田样地分别14.75gkg、15.54gkg、15.57gkg,对照空地为19.29gkg,即林下低于农田,对照空地最高,且农田各样地并没有随距离防护林的距离加大而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其余各种可溶性盐离子含量也表现相似的规律。
【学位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S718.56;S71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亮;李滨;汪德玉;张世彬;;安徽省淮北平原农田防护林网效益分析[J];安徽林业科技;1999年04期

2 高峰;胡继超;卞峗;;国内外土壤水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3 孙鹏森,马李一,马履一;油松、刺槐林潜在耗水量的预测及其与造林密度的关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魏天兴,朱金兆,张学培;林分蒸散耗水量测定方法述评[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5 陈云浩,李晓兵,史培军;中国西北地区蒸发散量计算的遥感研究[J];地理学报;2001年03期

6 刘树华,黄子琛,刘立超;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中蒸散过程的数值模拟[J];地理学报;1996年02期

7 刘昌明;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分运行的界面过程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4期

8 张超,王会肖;土壤水分研究进展及简要评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年04期

9 洪涛,刘发明;防护林区域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J];甘肃林业科技;1997年02期

10 赵玉库;俞冬兴;李树森;毕广有;;不同结构农田防护林蒸腾耗水与节水潜力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0年04期



本文编号:2819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19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0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