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宁国市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0-10-11 15:13
   山核桃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山核桃生态适应性强,是著名的军工用材,果实含油量高、营养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山核桃种植总面积的不断扩大,山核桃林地的经营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了解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状况,指导土壤养分管理,改善林地肥力状况刻不容缓。本研究以宁国市典型的山核桃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养分进行分析与评价,旨在了解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分布和肥力状况,提出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改良方向,以期为山核桃林地平衡施肥。通过5个样地土壤样品的检测,和所得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以下结论:1.土壤养分含量基本特征分析表明:宁国山核桃林下5个样地中土壤的铁元素的含量在10.33~28.93mg/kg之间,锰元素的含量在10.21~23.49mg/kg之间,均处于较高水平。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在9.9~33.7g/kg之间,有效磷的含量在8.9~37.1mg/kg之间,锌元素的含量在0.36~2.54mg/kg之间,均处于中等水平,土壤中全氮的含量在0.34~1.46g/kg之间,速效钾的含量在45.0~266.0mg/kg之间,均处于较低水平。仙霞土壤铜元素含量均值为0.03mg/kg,处于极低水平,胡乐、甲路、万家、南极土壤铜元素含量在0.39~2.20 mg/kg之间处于中等水平。土壤呈弱酸性。因此,适当增加有机肥和微生物肥的施用是必要的,也有利于宁国山核桃林土壤肥力的提升。2.土壤养分及酸碱度变异程度分析表明:宁国山核桃林下5个样地中土壤pH的空间变异系数最小为9.06,其空间变异性最低,各区域的酸碱度差别不大。有机质、铁元素、锰元素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28.27、20.70、19.66,其空间变异性极低,肥力分布较为均匀。速效钾、有效磷及全氮的空间变异系数中等,分别为40.98、37.88、32.58,其空间变异性适中。锌元素变异系数较大,为41.81。铜元素的空间变异系数过大,为68.12,其空间变异性过强。仙霞地区铜元素含量过低,与胡乐、甲路、南极、万家数值差异极大。3.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宁国山核桃林下5个样地中土壤有机质与全氮之间的相关性最高,达到0.940,两者之间的互作明显。有机质与全氮、有效磷、速效钾、铜、锌、铁、锰均成显著正相关。因此,有机质含量的管理是山核桃林土壤肥力管理的关键。4.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表明:宁国山核桃林下5个样地中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综合得分F值在-0.076~2.886之间,F值在0.5~2之间的在50%以上,说明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状况中等。胡乐的F值最高达到2.538,甲路次之为1.758,万家中等为1.096,南极较低为0.721,仙霞最低为0.137。土壤肥力与山核桃产量的关系的拟合曲线显示:在土壤肥力得分为1.85时,山核桃产量达到峰值为3064.5kg/hm2。因此,这5个样地在土壤肥力改良时可以参考甲路的养分含量进行管理,其中,仙霞镇样地的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管理有待加强。
【学位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714.8
【部分图文】:

分布图,山核桃,宁国市,分布图


3.1 试验地概况宁国市地处安徽南部,属天目山支脉,境内山地较多。地势南高北低,山川河流,纵横交错,与浙江安吉县毗邻,气候温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燥寒冷,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 15.4℃;日照时数约 2234 h,平均年降雨量约 1468 mm,年蒸发量约 807 mm;东南为主导风向[112]。全市绿色植物覆盖率达85%,森林覆盖率达 67.1 %。以花岗岩为母岩的风化土为主,含石量高,土壤以薄层麻石黄红壤和砂性中层为主。宁国市为我国山核桃重要产区,山核桃种植主要分布在南极、万家、仙霞、甲路等乡镇年产山核桃约占全国山核桃总产量的40%。本试验选取胡乐(HL)、甲路(JL)、南极(NJ)、万家(WJ)、仙霞(XX)等五块试验地。这五块试验地为宁国市山核桃的主要生产区,能够代表当地山核桃林地的土壤状况。在每块试验地设置 5 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设置 3 个重复。该试验地为东南向坡地,多年来以山核桃为主要经济树种,经营状况相同,为施用有机饼肥的人工林,每亩定植山核桃 18~20 株,树龄为 30~35 年生盛果期,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试验地的基本信息如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卫星;吴家森;徐建春;张少伟;蔡建荣;;不同经营年限对山核桃林地土壤轻重组有机碳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2 戴胜利;;山核桃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病虫害防治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09期

3 李新委;谢世友;马燕;;山核桃营养价值与种植经济效益分析[J];农学学报;2015年02期

4 吴志辉;;宁国市山核桃林生态修复技术探讨与实践[J];安徽林业科技;2014年06期

5 周德胜;;山核桃林地生态修复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14年05期

6 李玉胜;;高温干旱对山核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安徽林业科技;2014年04期

7 黄鑫龙;孟艳琼;傅松玲;黄勃;吴志辉;戴超;王哲;;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对山核桃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22期

8 吴家森;钱进芳;童志鹏;黄坚钦;赵科理;;山核桃林集约经营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09期

9 夏国华;黄坚钦;解红恩;王正加;汪樟春;刘力;;山核桃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J];果树学报;2014年05期

10 郎莹;汪明;;春、夏季土壤水分对连翘光合作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年09期



本文编号:2836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36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b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