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土壤盐分空间分异特征及水盐运移规律现场观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9 17:05
  土壤盐渍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一个关乎民生问题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按地理位置划分,盐渍土可分为内陆盐土和滨海盐土,其中滨海盐渍土作为后备土地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虽然近年来对于滨海盐渍土的盐分空间分异特征和水盐运移改良研究开展了很多,但大多数还是以室内试验为主,所以进行野外取样和长期监测对于研究空间变异和水盐运移规律是目前盐渍土的核心问题,并且对于我国滨海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研究主要分为对区域尺度上土壤盐分含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和点尺度上的土壤水盐运移两部分内容。具体的研究方法:1.在莱州湾南岸选取东西长约5km,南北长约5km典型研究区后,在研究区内布设取样点,然后利用地统计学,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从而分析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的空间分异特征;2.对野外水盐运移自动观测系统首先进行试验应用研究,其次在研究区布设一处监测系统进行原位观测,实现远程长期监测研究。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如下三部分:(1)对国内外土壤盐分空间分异特征和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总结,提出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分析的研究思路。(2)通过地统计分析发现研究区8...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土壤盐分空间分异特征及水盐运移规律现场观测研究


移动式电磁感应系统组成与架构示意图

电阻率


图 1-2 电阻率探头、施伦贝格、偶极等电极阵列形用,它可以有效获得垂向上水 分布的分析,所以在电阻率探杆尺寸、电极形状和尺寸以及电,找出了最佳的设计模型[43]。研究证明,该监测装置可按照盐的动态监测,从而为盐渍化施[44]。各种试验结论都是在实验室或的开发保护,滨海水盐运移的

地理位置,莱州湾南岸,渤海


2.1.1 地理位置在地理位置上,莱州湾位于渤海南部,湾口东起龙口的屺姆角,西至老黄河口,海岸线长 319.06 千米,面积 6966.93 平方千米,有黄河、小清河、潍河等注入。莱州湾是渤海的三大海湾之一,位于渤海南部,被淮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及胶东半岛所环绕,本次试验区域锁在潍坊北部平原地区,也就是莱州湾南岸区域。西起弥河西岸,东至胶莱河,北至滨海盐场的南界,南至潍坊市近郊农田分布区。研究区域位于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北部,沿海岸近平行分布的东西长约5km,南北宽度 5 km 的带状区域。地理位置介于 37°05′~37°10′N,119°30′~119°35′E之间,行政区划涉及寿光、寒亭、昌邑、平度和莱州 5 个县级市[45],典型研究区如图五星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水盐运移监测研究[J]. 付腾飞,贾永刚,刘晓磊,郭磊,李红磊.  土壤通报. 2012(06)
[2]淋洗条件下砂土和粉土水盐运移过程的监测研究[J]. 付腾飞,贾永刚,郭磊,刘晓磊.  环境科学. 2012(11)
[3]基于GIS的莱州湾南岸土壤盐渍化特征分析研究[J]. 陈广泉,刘文全,于洪军,陈沈良,徐兴永,赵娜,曹建荣.  海洋科学进展. 2012(04)
[4]盐渍土电阻率试验研究[J]. 李玲,周仲华,张虎元.  环境工程. 2012(S2)
[5]典型绿洲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特征[J]. 刘广明,吕真真,杨劲松,何丽丹,余世鹏,王相平.  农业工程学报. 2012(16)
[6]不同矿化度水淋洗重度盐碱土的水盐运移特征[J]. 王艳,吴勇,廉晓娟,王正祥,张余良,贺宏达.  灌溉排水学报. 2011(04)
[7]黄河上游盐渍化农田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 吴月茹,王维真,王海兵,张智慧,刘树宝.  水土保持学报. 2010(03)
[8]土壤盐渍化遥感应用研究进展[J]. 黄恩兴.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3)
[9]地统计学在土壤科学中的应用[J]. 张慧文,马剑英,张自文,孙涛,吕光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10]蒸发条件下土壤水盐热运移的实验研究[J]. 邹平,杨劲松,福原辉幸,寺崎宽章,何超.  土壤. 2007(04)

博士论文
[1]基于电阻率测量的海床蚀积过程原位监测技术研究[D]. 夏欣.中国海洋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盐渍土电阻率特性研究[D]. 李玲.兰州大学 2012
[2]微咸水地面灌溉试验研究[D]. 苏莹.西安理工大学 2006
[3]土壤水盐运移模拟及灌溉制度优化设计[D]. 吕祝乌.河海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26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926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7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