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山西太岳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养分分布特征

发布时间:2021-04-19 14:39
  华北落叶松是我国重要的人工林资源,对防风固沙和固碳增汇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山西太岳山不同密度、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四种不同密度林分,间伐强度分别为0%、15%、35%、50%,选取30a、40a、50a的华北落叶松纯林和15a、26a和40a的华北落叶松混交林。通过探究不同林分土壤团聚体含量占比,解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团聚体内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分异规律,阐述土壤中各级团聚体与团聚体内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组分比例表现为: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占比高于微团聚体,>2mm和2-0.25mm 土壤团聚体含量占团聚体总量的78%以上。林分密度和林分年龄能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着林分密度的的变化,土壤参数MWD和GMD在轻度密度调控下最高,在重度密度调控下最低。在华北落叶松纯林中,随着林分年龄逐渐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在华北落叶松混交林中,土壤MWD和GMD值大小情况为,26a>40a>15a。土层从0-20cm逐渐加深,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逐渐减少。林分密度能够影响土壤团聚体内养分含量,中度调控下土壤团聚体有...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团聚体的形成
        1.2.2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1.2.3 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因素
        1.2.4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
        1.2.5 土壤团聚体中全氮分布
        1.2.6 土壤团聚体中全磷分布
2.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条件
        2.1.3 地质地貌
        2.1.4 土壤条件
        2.1.5 植被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样地设置
        2.3.2 样品采集与分析
        2.3.3 数据处理
    2.4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
        3.1.1 不同密度下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
        3.1.2 不同林龄纯林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
        3.1.3 不同林龄混交林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
    3.2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特征
        3.2.1 不同密度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特征
        3.2.2 不同林龄纯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特征
        3.2.3 不同林龄混交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特征
    3.3 土壤团聚体养分分布特征
        3.3.1 不同密度下土壤团聚体养分含量分布
        3.3.2 不同林龄纯林土壤团聚体养分含量分布
        3.3.3 不同林龄混交林土壤团聚体养分含量分布
    3.4 土壤团聚体养分与土壤团聚体的相关性
        3.4.1 不同密度下土壤团聚体养分与土壤团聚体的相关性
        3.4.2 不同林龄纯林土壤团聚体养分与土壤团聚体的相关性
        3.4.3 不同林龄混交林土壤团聚体养分与土壤团聚体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
    4.2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
    4.3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养分分布特征
    4.4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养分与土壤团聚体的相关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人工刺槐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J]. 瞿晴,徐红伟,吴旋,孟敏,王国梁,薛萐.  环境科学. 2019(06)
[2]长期施肥对晋东南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李建华,李华,郜春花,张强,靳东升,卢晋晶.  华北农学报. 2018(05)
[3]缙云山4种森林植被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J]. 王富华,吕盛,黄容,高明,王子芳,徐畅.  环境科学. 2019(03)
[4]凤阳山主要林分类型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研究[J]. 赵友朋,孟苗婧,张金池,马洁怡,刘胜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5]不同培肥方式对茶园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J]. 王利民,黄东风,李清华,何春梅,张辉,刘彩玲,栗方亮,黄毅斌.  茶叶科学. 2018(04)
[6]引黄灌溉耕作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J]. 杨飞霞,曹广超,于东升,史学正,董林林.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4)
[7]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岷江流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的影响[J]. 胡尧,李懿,侯雨乐.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4)
[8]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J]. 江仁涛,李富程,沈凇涛.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4)
[9]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特征[J]. 黄天颖,高唤唤,康宏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7(06)
[10]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团聚体碳、氮、磷分布特征的影响[J]. 卢怡,龙健,廖洪凯,李娟,刘灵飞,郭琴,姚斌,龙治峰.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6)

博士论文
[1]穿透雨减少对南亚热带两种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及碳固持的影响[D]. 杨予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
[2]耕垦下表土有机碳库变化及水稻土有机碳的团聚体分布与结合形态[D]. 宋国菡.南京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耕作方式对农田黑土团聚体特征及其磷赋存形态的影响[D]. 杨艳.东北农业大学 2018
[2]降雨侵蚀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矿化的影响[D]. 刘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3]辽西北沙地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结构及其有机碳稳定性研究[D]. 李志远.沈阳农业大学 2017
[4]山西太岳山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养分特征研究[D]. 纪文婧.北京林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47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147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2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