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地土壤理化特征及地表径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05 16:37
  本文以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桐口国有林场贵峰工区的油茶幼林试验地为研究对象,以油茶幼林和不同的作物为试验因素,以油茶幼林无套种作物作为对照,小区内随机配置豇豆、花生、绿豆、黄豆、圆叶决明、羽叶决明6种作物,从而形成6种生态栽培模式。由于油茶处于幼龄,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较小,对土壤特征以及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态栽培作物的生长。因此,本试验在不考虑油茶幼林的影响下,只考虑林下栽培作物对土壤特征的影响以及对径流调控的作用。采用相关性分析、灰色系统等分析方法,对生态栽培模式下土壤特征及径流小区的地表径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土壤水分的分布规律和贮存规律,为理水调洪型水土保持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试验区的7种不同生态栽培模式研究发现,同一模式不同土层间,除了油茶-花生模式、油茶-绿豆模式和油茶-黄豆模式3种模式的底层质量含水量高于表层,其它豆科生态栽培模式下土壤土壤含水量、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度、最大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均表现出表层高于底层;同一土层不同模式间,6种油茶-豆科的生态栽培模式普遍提高了土壤质量含水量、总孔隙度、通气度、最大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并降...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林下生态栽培研究概况
        1.2.1 林下生态栽培对土壤改良的作用
        1.2.2 生态栽培模式下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研究
        1.2.3 生态栽培模式对径流调控的影响
    1.3 生态栽培模式对水土保持效果的研究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供试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生态栽培模式设置
        2.3.2 径流场设置
    2.4 测定内容与方法
        2.4.1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
        2.4.2 降雨观测
        2.4.3 径流测定
        2.4.4 泥沙观测
        2.4.5 土壤水分变化数据观测
    2.5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3.1.1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1.2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容重的影响
        3.1.3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总孔隙度的影响
        3.1.4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土壤通气度的影响
        3.1.5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最大持水量的影响
        3.1.6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土壤排水能力的影响
    3.2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2.1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全氮的影响
        3.2.2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全钾的影响
        3.2.3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全磷的影响
        3.2.4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速效氮的影响
        3.2.5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3.2.6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3.2.7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3.3 生态栽培模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3.4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地表径流的影响
        3.4.1 试验区降雨量年内分布
        3.4.2 降雨与地表径流相关性分析
    3.5 不同生态栽培模式地表径流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3.6 生态栽培模式下竹节沟对油茶幼林地水分场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4.1.2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4.1.3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地表径流的影响
        4.1.4 生态栽培模式下竹节沟对水分场的影响
    4.2 讨论
        4.2.1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4.2.2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4.2.3 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幼林地表径流的影响
        4.2.4 生态栽培模式下竹节沟对水分场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准噶尔盆地西缘天然梭梭林土壤有机碳及养分的分布特征[J]. 吉小敏,孙慧瑛,宁虎森,梁继业,罗青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12)
[2]幼龄油茶林下套种平卧菊三七管理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J]. 谷平,黄敦元,余江帆,兰萍,何波.  林业实用技术. 2014(11)
[3]茶园套种牧草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基本肥力的影响[J]. 黄东风,王利民,李卫华,邱孝煊,罗涛,翁伯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11)
[4]闽南山地马尾松稀疏林套种厚荚相思研究[J]. 吴镇海.  安徽农学通报. 2014(Z2)
[5]菇渣堆肥对苹果苗生长和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J]. 仝少伟,时连辉,刘登民,胡雨彤,孙杰,魏美艳.  北方园艺. 2014(03)
[6]漓江水陆交错带典型立地根系分布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 李青山,王冬梅,信忠保,李扬,任远.  生态学报. 2014(08)
[7]行间覆盖绿肥对幼龄茶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吴志丹,尤志明,江福英,王峰,朱留刚,翁伯琦.  福建农业学报. 2013(12)
[8]玉米套种绿肥模式对连作田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J]. 樊丽生,郑联寿,王俊,郭耀东,温日宇,卢建伟,郭耀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3(20)
[9]茶油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J]. 高伟,幸伟年,龚春,徐林初.  江西林业科技. 2013(04)
[10]不同经营模式对杉木林土壤效应的影响[J]. 张钦.  山东林业科技. 2013(04)

博士论文
[1]坡地茶园集水区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及其生态综合控制研究[D]. 刘宗岸.浙江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贵州坡地黄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研究[D]. 戴智慧.西南大学 2009
[2]渭北几种农林复合模式土壤肥力研究[D]. 仲崇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70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170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d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