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酸角人工林不同坡位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1-05-18 05:58
  在野外采集酸角林下0~20 cm和20~40 cm土壤,分析不同坡位(坡顶、坡中和坡脚)对酸角林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ROC)、颗粒有机碳(P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酸角林的坡顶SOC富集,坡中SOC最低;坡顶和坡中的SOC主要在土壤表层(0~20 cm)出现富集现象;②ROC、POC、DOC含量变化与SOC含量变化相似,ROC、POC、DOC含量与SOC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③ROC占SOC的比例范围为33.11%~47.00%,DOC占SOC的比例范围为1.27%~1.89%,POC占SOC的比例范围为20.10%~26.51%;④坡脚土壤碳库的稳定性最好,易于积累有机碳。在元江干热河谷中种植乡土树种——酸角,对SOC产生了有益影响,促进了该区域SOC的库效益。 

【文章来源】:土壤. 2020,5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地设置与样品采集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坡位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2.2 不同坡位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的变化
        2.2.1 POC、ROC和DOC的含量
        2.2.2 POC、ROC和DOC的分配比例
    2.3 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酸角林土壤有机碳的基本特征
    3.2 坡位对酸角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3.3 坡位对酸角林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升潮土有机碳组分[J]. 何伟,王会,韩飞,胡国庆,娄燕宏,宋付朋,潘红,魏猛,诸葛玉平.  土壤学报. 2020(02)
[2]鹤山不同植被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J]. 汤松波,习丹,任文丹,旷远文.  土壤. 2018(01)
[3]元江干热河谷区坡耕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尹龙,顾治家,汪南.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7(02)
[4]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J]. 李新华,郭洪海,朱振林,董红云,杨丽萍,张锡金.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9)
[5]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与有机碳组分的关系[J]. 邬建红,潘剑君,葛序娟,曹罗丹,李炳亚,陈昕.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6)
[6]煤炭开采沉陷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化[J]. 程静霞,聂小军,刘昌华.  煤炭学报. 2014(12)
[7]内蒙古赤峰梯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李龙,姚云峰,秦富仓.  生态学杂志. 2014(11)
[8]干湿交替对土壤碳库和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 王苑,宋新山,王君,严登华,王宇晖,周斌.  土壤学报. 2014(02)
[9]云南干热河谷不同密度麻疯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特征[J]. 谷丽萍,郭永清,泽桑梓,杨旭,李江,陈伟,阮宏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02)
[10]红松针阔混交林林隙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时空异质性研究[J]. 石亚攀,陈立新,段文标,张雪,徐非,刘晓锐.  水土保持学报. 2013(06)



本文编号:3193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193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9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