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沼液施用量对毛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碳储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10 13:43
  为了解决沼液资源化利用,化肥减施的问题,该文以沼液替代化肥来研究相同氮磷钾含量肥料施用的前提下,不同沼液用量与化肥配合施用(N1P1K1Z1—沼液全氮替代化肥施氮总量的25%,N2P2K2Z2—沼液全氮替代化肥施氮总量的50%,N3P3K3Z3—沼液全氮替代化肥施氮总量的75%)对毛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竹林固碳增汇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施用化肥或者化肥与沼液配合施用对毛竹林地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不明显(P>0.05),而沼液与化肥配合施用(特别是N3P3K3Z3—高量沼液)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的幅度较为显著(单施化肥处理除外)(P<0.05)。单独施用化肥或化肥与沼液配施显著降低了放线菌...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2019,35(08)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沼液施用量对毛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碳储量的影响


沼液施用对各龄级毛竹平均胸径的影响

沼液,碳储量,毛竹,龄级


相同NPK含量的肥料施用前提下,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I度竹碳储量在不断地增加,而I度竹是衡量竹林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6],可见沼液替代化肥施用能够促进毛竹林分的固碳增汇效应。沼液作为一种优质的有机液体肥料,其含大量的速效养分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9,30],沼液与肥料配合施用能够显著促进土壤酶活性的提高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增加,激发土壤中原有机质的矿化分解,促进土壤释放出更多的养分元素供毛竹新竹的生长,进而通过增加新竹的平均胸径而提高毛竹新竹的地上碳储量。图2沼液施用对各龄级毛竹碳储量的影响Fig.2Effectofapplicationofbiogasslurryoncarbonstorageofdifferentagesofbamboo3结论1)单独施用化肥或者沼液与化肥配施对毛竹林地土壤pH值、有机质及全氮、全磷、全钾的影响不明显(P>0.05),而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P<0.05);此外,沼液与化肥配合施用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并且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P<0.05),各施肥处理均以N3P3K3Z3(沼液全氮替代化肥施氮总量的75%)处理提高的幅度最大。可见,沼液替代化肥施用后,毛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的提高。2)单独施用化肥或者沼液与化肥配施对各龄级毛竹平均胸径、碳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I度竹(新竹)平均胸径和碳储量增加的幅度最为显著(P<0.05);各施肥处理以N3P3K3Z3(沼液全氮替代化肥施氮总量的75%)处理的I度竹碳储量最高。可见,相同氮磷钾养分含量的肥料施用前提下,随着沼液施用的增加,毛竹的长势及固碳量在不断提高,尤其是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林农场沼肥连年施用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J]. 乔锋,肖洋,赵淑苹.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6)
[2]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枣园土壤培肥效应的综合评价[J]. 袁晶晶,同延安,卢绍辉,袁国军.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1)
[3]长期施用有机肥增加黄壤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J]. 郭振,王小利,徐虎,段建军,张雅蓉,李渝,蒋太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5)
[4]上海市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时空格局[J]. 王娟娟,朱莎,靳士科,张琪,由文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04)
[5]毛竹林老竹水平和经营措施对新竹发育质量的影响[J]. 李翀,周国模,施拥军,周宇峰,徐小军,张宇鹏,范叶青,沈振明.  生态学报. 2016(08)
[6]渭北旱塬区不同年限苜蓿对土壤主要养分及微生物量的影响[J]. 张宝泉,李红红,马虎,程积民,金晶炜,朱仁斌,程光庆.  草地学报. 2015(06)
[7]沼液化肥配施对红壤旱地土壤养分和花生产量的影响[J]. 郑学博,樊剑波,周静,何园球.  土壤学报. 2016(03)
[8]沼液化肥全氮配比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 郑学博,樊剑波,何园球,崔键,徐磊,祝振球,周静.  农业工程学报. 2015(19)
[9]基于稻田土壤肥力及生物学活性的沼液适宜用量研究[J]. 黄继川,徐培智,彭智平,于俊红,涂玉婷,杨林香,吴雪娜,林志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2)
[10]施肥对闽西毛竹生物量及碳储量分布格局的影响[J]. 杜满义,刘广路,范少辉,封焕英,唐晓鹿,毛超.  热带作物学报. 2015(05)



本文编号:3222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222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3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