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秦岭林线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空间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1-06-24 09:56
  高山林线是重要的生态交错带和分界线,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因而林线成为全球变化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影响。而森林林线的上下迁移,会造成林线区内植被的变动,植被种类及数量会影响凋落物和根系物,影响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氮磷钾含量,同时,土壤这些养分指标的变化,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促进林线的迁移。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氮磷钾含量的多少与气候、地形等因素密不可分,因此地形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氮磷钾影响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选择秦岭高山林线,通过室外采样和室内试验研究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及变化,讨论了地形因子与土壤中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全氮、速效钾、速效磷间的相互关系,拟为秦岭林线研究提供土壤特性方面的基础数据。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区内森林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普遍较高,其中供钾水平达到高之极高的水平。在0-40cm土层垂直剖面,上层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值均高于下层。(2)海拔高度对微生物量碳和速效磷的影响比较大。海拔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微生物...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秦岭林线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空间变化特征


研究区地理位置

林线,土壤有机碳,有机碳含量


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在本研究区内,在0-20cm 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均值为105.33±24.89g/kg, 20-40cm 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均值为 62.22±20.12g/kg,与其他文献中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大[93]。在土壤垂直剖面上有机碳的含量受地上植被状况、有机物质进入土壤的量及土壤淋溶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应减少。本研究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变化与之一致,4个林线区0-20cm 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20-40cm 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除光头山外其他林线带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下层有机碳量。不同林线区土壤有机碳含量见图2。0-20cm 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的是太白山,该地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线区,其值为103.00g/kg,光头山含量最低,含量值为81.18g/kg。在20-40cm,4个林线带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光头山最高,朱雀含量较低,其值分别为65.31g/kg和54.19g/kg。刚-20 020-40

土壤微生物量碳,林线,微生物量碳


对林线土壤微生物量碳随土壤层次变化的研究见图3。由图可知,在0-40cm,上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高于下层,除光头山外,其他林线带上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高于下层微生物量碳含量。主要是因为表层土水热和通气状况较好,使得土壤中的根系物和地上调落物快速转化,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快速生长和繁殖,进而对土壤中微生物量碳产生积极的影响。随土层的加深土壤中微生物生境条件逐渐变差,影响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导致下层微生物量碳含量就明显的低于表层。在0-20cm、20-40cm 土层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均值为1130.94mg/kg,705.69 mg/kg。在4个林线区内,0-20cm 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的是朱雀,其均值为1576.43mg/kg,光头山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含量较其他地区显著较少,含量为1203.16mg/kg。在20-40cm,太白山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地区,其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平均为1164.02mg/kg和药王殿含量最低,含量为420.33mg/kgo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准噶尔盆地西缘天然梭梭林土壤有机碳及养分的分布特征[J]. 吉小敏,孙慧瑛,宁虎森,梁继业,罗青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12)
[2]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表层土壤养分特征分析[J]. 杨志训,秦连岗.  林业资源管理. 2014(03)
[3]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变化规律研究[J]. 贾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0)
[4]火烧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J]. 郭剑芬,杨玉盛,陈光水,尹云锋,谢锦升.  生态学报. 2015(09)
[5]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化[J]. 张继平,张林波,王风玉,刘伟玲,沃笑.  土壤. 2014(02)
[6]不同植被下土壤养分与有机质灰色关联分析[J]. 郭月峰,姚云峰,秦富仓,祁伟.  农机化研究. 2014(02)
[7]小兴安岭6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特征[J]. 刘纯,刘延坤,金光泽.  生态学报. 2014(02)
[8]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磷素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酸度的关系[J]. 赵晓蕊,郭晓敏,张金远,牛德奎,单连友,张文元,陈伏生,李志,魏晓华,龚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06)
[9]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J]. 蒋跃利,赵彤,闫浩,黄懿梅,安韶山.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6)
[10]采伐对小兴安岭落叶松森林沼泽土壤氮含量和氮密度的影响[J]. 刘夏,牟长城,谭稳稳.  土壤通报. 2013(06)

博士论文
[1]亚高山林线生态交错带的植被生态学研究[D]. 石培礼.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1999

硕士论文
[1]苏北沿海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特征[D]. 谢涛.南京林业大学 2012
[2]山西太岳山地区森林土壤理化性状研究[D]. 朱建奎.北京林业大学 2009
[3]京西山区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研究[D]. 王觅.北京林业大学 2008
[4]川西高山林线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D]. 谢玉华.西南大学 2008
[5]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分异特征研究[D]. 荣兴民.西南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46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246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3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