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御道口牧场不同类型防护林的枯落物水文效应

发布时间:2021-06-26 16:28
  以承德市围场县御道口牧场4种不同类型(落叶松、樟子松、落叶松和樟子松混交林、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浸泡法,对其枯落物的水文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类型防护林的枯落物蓄积量的范围为5.42~24.59 t/hm2,其中落叶松蓄积量最大,为24.59 t/hm2,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蓄积量最小,为5.42 t/hm2,且4种林分类型的半分解层蓄积量均大于未分解层;平均最大持水量规律为落叶松(16.61 t/hm2)>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14.80 t/hm2)>樟子松(10.22 t/hm2)>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9.99 t/hm2);平均最大持水率大小依次为落叶松(427.02%)>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396.30%)>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360.88%)>樟子松(303.13%);有效拦蓄量规律为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74.65 t/hm2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2019,33(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御道口牧场不同类型防护林的枯落物水文效应


各林分不同枯落物层的总拦蓄量和拦蓄率

水能,落叶松,林分,混交林


由图2可知,平均最大持水量呈现一定的规律,即落叶松(16.61 t/hm2)>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14.80 t/hm2)>樟子松(10.22 t/hm2)>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9.99 t/hm2),其中落叶松与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的平均最大持水量与其他2种林分之间差异显著,樟子松与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之间无显著差异,落叶松与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之间无显著差异。平均最大持水率大小依次为落叶松(427.02%)>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396.3%)>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360.88%)>樟子松(303.13%),樟子松与落叶松以及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之间差异显著,落叶松与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以及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之间无显著差异,樟子松与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之间无显著差异。2.2.2 枯落物的持水过程分析

水能,落叶松,混交林,林分


枯枝落叶层的持水性能取决于枯落物的组成、数量和分解程度[14]。由图1可知,在最大持水量中,未分解层呈现的规律为落叶松(14.32 t/hm2)>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12.80 t/hm2)>樟子松(9.91 t/hm2)>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8.50 t/hm2),4种林分之间无显著差异;半分解层呈现的规律为落叶松(18.90 t/hm2)>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16.80 t/hm2)>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11.48 t/hm2)>樟子松(10.53 t/hm2),落叶松与樟子松以及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之间差异显著,樟子松与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之间差异显著,落叶松与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之间无显著差异,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与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之间无显著差异,樟子松与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之间无显著差异。在最大持水率中,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之间呈现一定的规律,即落叶松(398.10%)>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396.62%)>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332.04%)>樟子松(297.49%),樟子松与落叶松以及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之间差异显著,落叶松与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以及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之间无显著差异,樟子松与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之间无显著差异;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表现为落叶松(455.93%)>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395.97%)>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389.72%)>樟子松(308.77%),落叶松与樟子松之间差异显著,落叶松与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以及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之间无显著差异,樟子松与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以及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之间无显著差异,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以及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之间无显著差异。由图2可知,平均最大持水量呈现一定的规律,即落叶松(16.61 t/hm2)>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14.80 t/hm2)>樟子松(10.22 t/hm2)>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9.99 t/hm2),其中落叶松与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的平均最大持水量与其他2种林分之间差异显著,樟子松与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之间无显著差异,落叶松与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之间无显著差异。平均最大持水率大小依次为落叶松(427.02%)>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396.3%)>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360.88%)>樟子松(303.13%),樟子松与落叶松以及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之间差异显著,落叶松与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以及樟子松和榆树混交林之间无显著差异,樟子松与樟子松和落叶松混交林之间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沿坝地区3种混交林枯落物层与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J]. 杨良辰,张楠.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3)
[2]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 杜金鸿,刘方正,周越,张立博,冯春婷,王伟.  环境科学研究. 2019(09)
[3]冀北山区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特征的影响[J]. 宣立辉,佟彦国,张军,谷建才,黄冬梅.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9(01)
[4]坝上高原杨树人工林的枯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退化[J]. 孙立博,余新晓,陈丽华,贾国栋,常晓敏,刘自强.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1)
[5]大通县退耕还白桦林枯枝落物和土壤持水效应[J]. 张更权.  安徽农业科学. 2018(31)
[6]塞罕坝3种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J]. 周福成.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8(04)
[7]浑河源头水源涵养林枯落物持水能力研究[J]. 彭云莲,金兆梁,吕刚,凌帅,黄鑫春,郑洋,董亮,杜昕鹏,王道涵.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8(05)
[8]承德市第三乡林场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特性[J]. 郭宇嘉,牛庆花,陆贵巧,谷建才.  水土保持通报. 2018(03)
[9]冀北地区典型林分枯落物层与土壤层的水文效应[J]. 宣立辉,康凡,谷建才,黄冬梅.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4)
[10]不同密度杨树人工林的林地涵养水源功能研究[J]. 柳晓娜,贾国栋,余新晓.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10)

硕士论文
[1]陇东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生态水文功能研究[D]. 景贯阳.甘肃农业大学 2017
[2]青海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地土壤和枯落物的水文功能研究[D]. 曹恒.北京林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51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251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5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