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中亚热带4种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特征及季节变化

发布时间:2021-07-22 23:26
  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由其改造而来的闽楠、毛竹及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4种林分类型表层(0~10 cm)和深层(40~6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及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林分类型表层土壤MBC和MBN均以常绿阔叶林最高,其次为闽楠人工林、毛竹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且前三者显著高于后者;各林分深层土壤MBC和MBN无显著差异.4种林分类型的表层土壤MBC和MBN均显著高于深层土壤,且各土层MBC和MBN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总体呈现出"夏高冬低"单峰曲线变化模式.相关分析表明,4种林分类型土壤MBC和MBN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常绿阔叶林改造成人工林30多年后,表层土壤MBC和MBN呈下降趋势,其中杉木人工林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39.0%和49.8%),而对深层土壤MBC和MBN的影响较小.凋落物数量和质量、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及土壤温度是导致各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差异和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 

【文章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2019,30(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中亚热带4种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特征及季节变化


种林分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

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有机碳,全氮


BC/TC差异不显著;在深层土壤中,闽楠人工林的MBC/TC值最高,常绿阔叶林、闽楠林和毛竹林之间无显著差异,杉木人工林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3种林分.表层土壤的MBN/TN值以常绿阔叶林最高,其次为毛竹人工林、闽楠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但4种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深层土壤的MBN/TN值以常绿阔叶林最高,其次为闽楠人工林、毛竹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杉木人工林显著低于其他3种林分,而常绿阔叶林、闽楠人工林和毛竹林三者差异不显著.2.34种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变化4种林分类型表层和深层土壤的MBC均具有图24种林分类型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比例Fig.2Ratioofsoilmicrobialbiomasscarbon(MBC)andnitrogen(MBN)tototalorganiccarbonandtotalnitrogenofdifferentsoillayersunderfourforesttypes.4091应用生态学报30卷

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季节


明显的季节动态规律,即表现出明显的夏高冬低的“单峰型”曲线变化模式(图3).4种林分土壤的MBC最大值也各不相同,常绿阔叶林表层和深层土壤的MBC最大值分别是571.33和330.15mg·kg-1,闽楠人工林分别是535.16和348.73mg·kg-1,毛竹人工林分别是539.21和370.83mg·kg-1,杉木人工林分别是379.56和272.84mg·kg-1.常绿阔叶林、闽楠人工林和毛竹人工林土壤MBC季节变幅均大于杉木人工林,各林分类型深层土壤的MBC季节变动幅度小于表层土壤.季节、林分类型及土层均对土壤的MBC具有显著影响,季节与土层、林分类型与土层的交互作用对土壤MBC存在显著影响,而季节与林分类型,以及季节、林分类型和土层的交互作用对土壤MBC的影响均不显著(表2).4种林分类型表层和深层土壤的MBN也表现出较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除了杉木人工林深层土壤表现出春高冬低的变化模式外,其余的均表现为夏高冬低的“单峰型”曲线变化模式(图3).与深层土壤相比,表层土壤的MBN含量波动幅度更大.季节、林分类型和土层均对土壤MBN具有显著影响,季节与林分类型、季节与土层的交互作用对土壤MBN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林分类型与土层,以及季节、林分类型与土层的交互作用对土壤MBN的图34种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动态Fig.3Seasonaldynamicsofsoilmicrobialbiomasscarbonandnitrogenunderfourforesttypes.6期刘宝等:中亚热带4种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特征及季节变化509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帽儿山不同林龄落叶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季节动态[J]. 王薪琪,韩轶,王传宽.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6)
[2]荒漠草原3种典型群落类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研究[J]. 张义凡,刘学东,陈林,李学斌,杨新国.  西北植物学报. 2017(02)
[3]西双版纳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J]. 徐佳晶,邵鹏帅,张教林,白震,赵匠,陈智文,解宏图.  土壤通报. 2017(01)
[4]上海市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时空格局[J]. 王娟娟,朱莎,靳士科,张琪,由文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04)
[5]山西太岳山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特征[J]. 吴然,康峰峰,韩海荣,程小琴,韩秀丽,周文嵩,赵敬,纪文婧.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03)
[6]海南儋州5种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对比[J]. 李君,兰国玉,李玉武.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03)
[7]亚热带典型林分对表层和深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J]. 肖好燕,刘宝,余再鹏,万晓华,桑昌鹏,周富伟,黄志群.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4)
[8]亚热带天然阔叶林转换为杉木人工林对土壤呼吸的影响[J]. 张睿,白杨,刘娟,姜培坤,周国模,吴家森,童志鹏,李永夫.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0)
[9]湘中丘陵区土壤微生物指标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J]. 李斌,辜翔,方晰,李毅,孙伟军,李胜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04)
[10]湘中丘陵区4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J]. 李胜蓝,方晰,项文化,孙伟军,张仕吉.  林业科学. 2014(05)



本文编号:3298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298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8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