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海南岛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库分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9 21:13
  土壤中的碳90%以土壤有机碳(SOC)的形式存在,SOC的净固存量决定土壤在全球碳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湿地储存的SOC分解缓慢,是陆地上重要的碳库;同时其矿化分解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形成巨大碳源;湿地在全球碳循环中究竟发挥怎样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湿地SOC的净固存量。 本研究以海南岛红树林为研究对象,探讨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SOC)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首先运用遥感图像解译,确定红树林分布集中的海口东寨港、三亚三亚河和铁炉港、儋州新英湾、东方四泌湾、文昌清澜港5个红树林分布区为采样点,选择分布广泛的红海榄、无瓣海桑、白骨壤、角果木、桐花、海莲6种群落,采集林下土壤;测定土壤pH值、盐度、温度、水分等指标,并通过室内实验测定土壤SOC含量、土壤N、P、K含量,计算土壤SOC密度、C/N等指标,运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对比不同红树林分布区不同类型红树林群落中土壤SOC含量、密度、C/N比和垂直分布特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气候、群落结构对SOC产生的影响,探讨影响SOC分布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1、海南岛红树林湿地0-1m土层中,SOC含量范围在63.53~838.01g...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
    1.3 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水文
        2.1.4 土壤植被
    2.2 社会经济状况
    2.3 海南岛红树林保护现状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遥感解译
    3.2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3 主要分析测定方法
        3.3.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3.3.2 土壤有机碳测定
    3.4 计算与统计分析
        3.4.1 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以及储量计算方法
        3.4.2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红树林湿地在海南岛的分布
    4.2 海南岛红树林湿地 SOC 分布特征
        4.2.1 SOC 和 SOCR 垂直分布规律
        4.2.2 SOC 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
        4.2.3 不同群落林下土壤中 SOC 分布特征
    4.3 海南岛红树林湿地土壤主要理化指标分析
        4.3.1 土壤含水率
        4.3.2 土壤 pH
        4.3.3 土壤盐度
        4.3.4 土壤全氮
        4.3.5 土壤 C/N
        4.3.6 土壤全磷
        4.3.7 土壤全钾
        4.3.8 土壤容重
    4.4 土壤表层 SOC 变化规律
    4.5 海南岛红树林固碳功能评价
第五章 讨论
    5.1 土壤理化性质与 SOC 的相关性
    5.2 植被特征对 SOC 的影响
        5.2.1 群落类型对 SOC 的影响
        5.2.2 群落结构对 SOC 的影响
        5.2.3 凋落物对红树林湿地 SOC 的影响
    5.3 土壤质地对 SOC 的影响
    5.4 气候特征对 SOC 的影响
        5.4.1 温度对 SOC 的影响
        5.4.2 降水量对红树林湿地 SOC 影响
    5.5 人类活动对红树林湿地 SOC 的影响
    5.6 红树林湿地 SOC 固碳能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6.2.1 存在问题分析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对温度变化的响应[J]. 吕元春,许鹏程.  安徽农业科学. 2012(35)
[2]清澜港红树林植被类型数量分类[J]. 徐中亮,杨小波,李东海,黄运峰,农寿千,陈玉凯.  安徽农业科学. 2012(34)
[3]红树林湿地有机碳研究进展[J]. 朱耀军,郭菊兰,武高洁.  生态学杂志. 2012(10)
[4]雷州半岛红树林边缘效应及其对海岸有机碳库的影响[J]. 杨娟,JAY Gao,刘宝林,ALAN Cheung,王铎,张苇.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2(05)
[5]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柠条林土壤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崔静,陈云明,黄佳健,王琼芳,姚志杰,张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09)
[6]广东湛江高桥三个天然红树林的土壤碳库[J]. 许方宏,张进平,张倩媚,林康英,林广旋.  价值工程. 2012(15)
[7]川西北高寒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特征[J]. 王华静,宁龙梅,徐留兴,黄慧,杜鹃.  土壤通报. 2012(01)
[8]滇西北纳帕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土壤碳库的影响[J]. 李宁云,袁华,田昆,彭涛.  生态学报. 2011(24)
[9]黑龙江省扎龙湿地及其周边地区土壤碳储量估算与1986年以来的变化趋势研究[J]. 赵传冬,刘国栋,杨柯,聂海峰,彭敏,李括,刘飞,李延生.  地学前缘. 2011(06)
[10]湿地固碳效果研究——以黑龙江省扎龙湿地为例[J]. 李延生,刘国栋,崔玉军.  地质与资源. 2011(05)

博士论文
[1]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及对土壤碳库动态的影响研究[D]. 葛晓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
[2]梁子湖湿地土壤—水—植物系统碳氮磷转化研究[D]. 熊汉锋.华中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艾比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垂直分布研究[D]. 徐欢欢.福建师范大学 2010
[2]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碳、氮、磷含量及储量特征[D]. 贾瑞霞.福建师范大学 2009
[3]水热梯度变化及不同施肥措施对东北地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D]. 曹宏杰.沈阳农业大学 2008
[4]海南岛红树林资源与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D]. 谢瑞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7
[5]安徽省升金湖湿地土壤碳、磷的分布研究[D]. 迟传德.南京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15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715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7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