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蚯蚓-菌根互作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作用

发布时间:2022-12-10 17:23
  为改良滨海盐碱地不良的土壤理化性质,使其适合作物生长,从生物改良角度,研究蚯蚓(Eisenia fetida)与丛枝菌根真菌(Rhizophagus intraridices)互作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作用。采用盆栽试验,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加菌根和蚯蚓(CK)、接种菌根真菌(AM)、添加蚯蚓(EW)、添加蚯蚓和菌根真菌(AM+EW)共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添加蚯蚓和接种菌根真菌均能降低土壤pH及水溶性全盐含量(P<0.05),提高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吸收(P<0.05)。同时,蚯蚓能促进菌根真菌的定殖(P<0.05),二者互作使土壤水溶性全盐含量降低25.4%,玉米根系表面积增加51.8%,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提高31.1%、21.0%、48.3%,地上部生物量提高80.2%。因此,在滨海盐碱地添加蚯蚓及菌根真菌可降低土壤pH及水溶性全盐含量,改善植物根际环境,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促进其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玉米养分及生物量。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取样方法
    1.4 测定方法
        1.4.1 植物生物量测定
        1.4.2 植物养分测定
        1.4.3 植物根系形态级生理指标测定
        1.4.4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蚯蚓-菌根互作对滨海盐碱地玉米生长的影响
        2.1.1 对滨海盐碱地玉米生物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2.1.2 理对滨海盐碱地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2.2 蚯蚓-菌根互作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2.1 对土壤盐碱度的影响
        2.2.2 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3 讨 论
    3.1 土壤盐碱度和pH
    3.2 土壤养分含量和植物养分吸收
    3.3 植物生物量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蚯蚓菌根互作对土壤酶活、甘薯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李欢,杜志勇,刘庆,史衍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1)
[2]腐植酸、蚯蚓粪及蚯蚓蛋白肥料对滨海盐碱土壤的改良效应[J]. 王福友,王冲,刘全清,金树杰,解永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5(05)
[3]蚯蚓对土壤微生物及生物肥力的影响研究进展[J]. 曹佳,王冲,皇彦,纪丁戈,楼屹.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5)
[4]滨海盐碱地“台田-浅池”改良措施的研究进展[J]. 李颖,陶军,钞锦龙,张化,顾卫.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05)
[5]菌根真菌对白三叶根际团聚体稳定性、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和糖类物质的影响[J]. 吴强盛,袁芳英,费永俊,李莉,黄咏明.  草业学报. 2014(04)
[6]中国盐碱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 李彬,王志春,孙志高,陈渊,杨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02)
[7]丛枝菌根真菌的外生菌丝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J]. 冯固,张玉凤,李晓林.  水土保持学报. 2001(04)



本文编号:3717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717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9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