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土地利用方式和岩性对森林土壤和铝形态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27 22:31
  在世界范围内,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是人类最为强烈的经营活动之一,可引起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微生物组成、土壤质量等的显著变化。近150年来,地处我国亚热带森林天然覆盖率正逐年下降,毛竹林和杉木林等其它人工林相对增加。亚热带天然林转变为毛竹等人工林后,群落结构由多层、多种变为单层、单优,林内不仅水热条件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碳和养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发生变化。硅作为一种有益元素,对植物有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近年来,酸雨的加重以及酸性肥料在农业中的大量施用导致了土壤铝释放的加速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硅元素在缓解铝毒方面起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硅铝在土壤中的形态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本研究选择了临安玲珑山五种典型森林类型(阔叶林、马尾松林、板栗林、雷竹林、毛竹林)以及发育于五种不同岩性类型(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玄武岩、凝灰岩、页岩)的毛竹林不同土层(020cm和2040cm)土样,运用逐级化学提取技术,探讨不同林分类型与不同岩性土壤硅、铝形态及植物有效性变化,以便为土壤硅、铝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同一岩性条件下...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森林生态系统硅铝循环研究现状
        1.2.1 硅在森林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布
        1.2.2 硅在森林土壤中的存在形态
        1.2.3 森林土壤硅的植物有效性
    1.3 森林生态系统铝存在形态、铝毒危害及硅对铝毒的消除和缓解作用
        1.3.1 铝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存在形态
        1.3.2 森林土壤铝毒危害
        1.3.3 森林土壤硅对铝毒的消除和缓解作用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地概况
        2.1.1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采集区概况
        2.1.2 不同岩性类型土壤采集区概况
    2.2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2.1 实验样品采集
        2.2.2 实验分析方法
    2.3 技术路线
    2.4 数据处理
3 亚热带森林土壤硅的存在形态与植物有效性
    3.1 森林土壤的基本理化参数
        3.1.1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的基本理化参数
        3.1.2 不同岩性类型土壤的基本理化参数
    3.2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硅的存在形态
        3.2.1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各提取态硅含量的变化特征
        3.2.2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各提取态硅相对百分比分布特征
    3.3 不同岩性类型土壤硅的存在形态
        3.3.1 不同岩性类型土壤各提取态硅含量的变化特征
        3.3.2 不同岩性类型土壤各提取态硅相对百分比分布特征
    3.4 森林土壤硅的植物有效性
        3.4.1 森林土壤不同形态硅存在状态
        3.4.2 影响森林土壤不同形态硅相互转化的因素
        3.4.3 竹子生长对硅有效性和硅形态转化的影响
4 亚热带森林土壤铝的存在形态与植物有效性
    4.1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铝的存在形态
        4.1.1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各提取态铝含量的变化特征
        4.1.2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各提取态铝相对百分比分布特征
    4.2 不同岩性类型土壤铝的存在形态
        4.2.1 不同岩性类型土壤各提取态铝含量的变化特征
        4.2.2 不同岩性类型土壤各提取态铝相对百分比分布特征
    4.3 森林土壤铝存在形态的影响因素
        4.3.1 森林土壤不同形态铝存在状态
        4.3.2 pH 对土壤铝存在形态的影响
        4.3.3 竹林生长和覆盖物对土壤中铝存在形态的影响
        4.3.4 岩性不同对土壤中铝存在形态的影响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983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983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6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