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文屋论证”到“符号奠基问题”的哲学解析

发布时间:2022-12-05 23:16
  塞尔的“中文屋论证”,是针对认知计算主义和功能主义的一个经典诘难,它的核心论断是句法对于语义和理解的不充分性。然而在哈纳德看来,应对理解问题的关键只在于要设法令符号具有意义,即建立起与外部世界的关联。于是,他专门提出了一个聚焦于如何建立这种关联的问题框架——符号奠基问题。符号奠基问题大体可以表述为:如何在不于依赖外部观察者的前提下,使智能体可以仅凭自身的机制赋予符号以语义的内容。随着后续解决方案的接连失败,该问题的框架也在反思中得到了不断完善,其中就包括“零语义承诺条件”和“错误表征条件”的加入。本文将重构从中文屋论证、符号奠基问题的提出,再到引入错误表征条件的思想脉络,并在经过分析后指出,上述两种条件在理论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可调和性。文章的内容大体如下:绪论部分会交代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介绍符号奠基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以丹普尔的分析为基础,进一步展开了中文屋论证的逻辑形式,并结合哈纳德的观点阐明了系统应答的局限性,最后根据哈纳德支持机器人应答的论证,重新塑造了他所设想的“理解”的结构。第三章从符号奠基问题的提出开始,分析了哈纳德方案中的不足,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它难以兼顾对概...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从“中文屋论证”到“完全图灵测试”
    2.1 心灵、大脑与程序
        2.1.1 “中文屋论证”的提出
        2.1.2 回应与反驳
    2.2 对“中文屋论证”的分析
        2.2.1 “中文屋论证”的逻辑结构
        2.2.2 系统应答与哈纳德的辩护
        2.2.3 机器人的功能主义与“中文屋论证”的两难
        2.2.4 大脑模拟者应答与生物自然主义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意义难题的框架:符号奠基问题
    3.1 符号奠基问题的提出
        3.1.1 哈纳德对符号奠基问题的叙述
        3.1.2 哈纳德的方案:“专用符号系统”
    3.2 专用符号系统的缺陷
        3.2.1 经验主义与“家族相似性”
        3.2.2 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
        3.2.3 零语义承诺条件
    3.3 塔迪奥和弗洛里迪的方案及其缺陷
        3.3.1 基于行动的语义学与双机人工智能体
        3.3.2 双机人工智能体的缺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符号学的引入及对错误表征条件的分析
    4.1 符号学的启示
        4.1.1 “符号”与“表征”的互补性
        4.1.2 符号学在SGP中的应用
        4.1.3 “表现体”的分类与对表征的分析
    4.2 从指称的因果理论到错误表征问题
        4.2.1 威斯康星语义学-历史因果理论
        4.2.2 析取问题和错误表征问题
    4.3 错误表征条件及可能的解决进路
        4.3.1 非意向立场的错误表征条件
        4.3.2 “无意向的差异”和“无差异的错误”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符号接地问题研究的意义和挑战[J]. 霍书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2]人工智能的内在表征何以可能[J]. 李光辉,陈刚.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9(03)
[3]指示性是符号的第一性[J]. 赵毅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4]符号奠基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 夏永红,李建会.  哲学研究. 2017(02)
[5]符号入场问题及其哲学意义[J]. 张华.  哲学动态. 2010(01)
[6]论布鲁克斯的无表征智能理论[J]. 李建会.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07)
[7]析取问题与因果论的心理语义学[J]. 田平.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0(01)

博士论文
[1]结合基因组和转录组学解析斑马演化模式[D]. 萨如拉.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2]心灵与计算[D]. 付东鹏.华中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710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3710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2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