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政务新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研究——以“共青团中央”为例

发布时间:2024-03-27 19:44
  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技术的欠发达,导致受众所接受的信息大多为媒体筛选后的信息,在发生国家和社会大事时,官方能够迅速把控舆论。在进入网络时代后,获取信息的平台逐渐增多,受众能够自己选择所要浏览的信息,而网络信息的参差不齐,在国家和社会事件发生后,受众的思想极易被左右,为了保证社会的安定和谐,党团媒体必须在网络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必要时,承担起政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责任。在当今社会,受众缺乏对政治类信息的天然敏感性,这也使得党团媒体初入新媒体平台后举步维艰,随着媒体变革与发展,共青团中央凭借自身努力,在经过思想和行为的双变革后,不断获得受众青睐,在频发的社会大事中,进行舆论引导,为社会安定和谐,承担起政治传播的责任。共青团中央在内容生产策略、表达和呈现形态上跟随时代发展。论文选择以“共青团中央”为例,分析其在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自身变革进行有效的政治传播。共青团中央首先通过全平台占领,形成新媒体传播矩阵,其次,共青团中央从思想上和行为上进行双转变。在思想上,转变受众思维,通过增强互动性和人格化传播,迎合受众的需要,将受众看作用户,实现受众地位的提高;在行为上,在内容表达和内容呈现形态上做...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内容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个案研究法
        (二)内容分析法
    五、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创新点
第一章 “共青团中央”的内容传播策略
    第一节 整合多种分发渠道
        一、全平台占领,形成矩阵
            (一)微博
            (二)微信
            (三)抖音
            (四)Bilibili
            (五)知乎
        二、场景适配,适应不同平台特点
            (一)微博构建出信息全输出的场景
            (二)抖音构建出娱乐+传播正能量的场景
            (三)知乎构建出高质量问答区的场景
    第二节 变革传者为王的传播格局
        一、受众思维到用户思维的转变
            (一)受众理论的发展演变
            (二)“共青团中央”受众思维的转变
        二、增强互动性,提高参与度
            (一)互动传播的相关理论
            (二)“共青团中央”呈现出“病毒式互动传播”的特点
        三、人格化传播,主动设置议题
第二章 “共青团中央”的内容表达
    第一节 “共青团中央”的叙事话语分析
        一、情绪化表达,产生共情
            (一)情绪化表达的重要性
            (二)“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的话语情绪
            (三)“共青团中央”官方抖音的话语情绪
        二、多元化观点,传递价值观
            (一)党团媒体承担着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责任
            (二)“共青团中央”以传播矩阵来传递价值观
                1、微博
                2、知乎
    第二节 “共青团中央”的叙事文本分析
        一、题材侧重明显,抓住受众兴趣点
            (一)“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题材侧重分析
            (二)“共青团中央”官方抖音题材侧重分析
            (二)紧跟社会热点,增强与用户黏性
第三章 “共青团中央”的内容呈现形态
    第一节 多媒体报道形态灵活运用
        (一)文字+图片
        (二)文字+音频
        (三)文字+视频
    第二节 新技术增强沉浸式体验
        一、运用H5,增强体验
            (一)H5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二)“共青团中央”的H5应用
        二、运用VR,增强现实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本文编号:3940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940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e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