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试论杭州“西溪”名称的含义、演变及其原因

发布时间:2016-10-11 10:03

  本文关键词:试论杭州“西溪”名称的含义、演变及其原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2年

试论杭州“西溪”名称的含义、演变及其原因

刘姿吟  

【摘要】:“西溪”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地名,也是目前广泛使用、并有大量相关及派生地名存在的地名,对其的界定和说明至关重要。事实上,自西溪得名以来,在千余年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西溪名称的含义的认识是一个从清晰到模糊,再到当代逐渐清晰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伴随着西溪地区的兴衰起伏而出现的。 本文通过对历代记载西溪的历史文献的全面追索,结合不同时期自然、经济、社会情况的考察,进一步从整体上探索西溪地名在其存在时期的产生、发展及其分布规律,最终加深对西溪地名所在区域的了解与认识,为更好地保护本区域各方面资源、并为将来进行本区域开发提供历史文化方面的依据。 研究结果认为:“西溪”之名自唐宋正式出现至今,主要有三种意涵:其一河流的含义;其二,聚落的含义;其三,区域的含义。之所以发生这种含义的扩展与转移,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分别是:第一,南宋时期“西溪市”的繁华,使得原先仅作为山间小溪的“西溪”之名,扩展为指称聚落的“西溪(市)”之名。再随着后世西溪地区的开发,而扩及以其为中心的、其所管辖的区域;第二,明代之后至清末民初的西溪北部地区的开发与宗教活动、旅游活动的开展,导致人们对西溪地区的认知,从山间之溪的景观逐渐演变为平畴之溪的景观;第三,近代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西溪开始衰落。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杭州市行政区划的调整,西溪地区重新成为杭州的西溪,方才重新复兴。这一过程,也使得西溪名称的含义和指称范围在近现代发生变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9;K928.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杭州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2 陈桥驿;历史时期绍兴地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J];地理学报;1980年01期

3 陈谅闻;“西溪”和“西湖”两个风景区的比较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9年02期

4 马宏程;;从淮阳地名的变迁谈地名的理据性和任意性[J];天中学刊;2007年01期

5 陈钧;;北宋三相与东台西溪[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程乾;吴秀菊;;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1993年以来景观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9期

7 王紫雯;潘翠霞;;城市湿地旅游开发中的景观特质保护——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J];中国园林;2007年07期

8 章仲楚;张秀英;邓劲松;王珂;;基于RS和GIS的西溪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7年04期

9 程杰;;杭州西溪梅花研究——中国古代梅花名胜丛考之二[J];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10 周国平;;对杭州城市空间扩展的设想[J];浙江建筑;2006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艳来;杭州西溪湿地景观空间格局与形态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戎良;杭州西溪湿地景观格局研究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3 张国丽;杭州西溪地区景观演变及其对可持续利用的启示[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金华;;传统水网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优化研究——以苏州古城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2 李欣韵;;浅谈城市滨水地区旧建筑改造与利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3 喻敏;吕月娟;罗谦;;城市中心城区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分析——以都江堰市中心城区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4 刘云静;储金龙;;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公共性建构——以合肥市天鹅湖公园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罗海;中小城市滨水区发展策略的探究——以镇江北湖滨水地区为例[J];安徽建筑;2005年04期

6 杨文敏;;滨水区城市设计生态化初探——以仙居新区重点地段滨水区城市设计为例[J];安徽建筑;2006年03期

7 张敏;郑占锋;;雾森在湿地公园中的应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8 杨贤均;申学成;邓云叶;;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综合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9 缪丽华;;杭州西溪湿地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10 郑静;朱清泽;蒋润芸;谢云;;浙江省湿地植物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佶;周艺怡;;城市设计导则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以天津滨海高新区城市设计实践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沛林;刘春腊;徐美;;城市滨水风光带景观建设研究——以衡阳市湘江生态风光带为例[A];人居环境学研究论文集[C];2007年

3 张学锋;;“齐梁故里”研究中的史料学问题——兼论“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的地望[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刘晶;;青岛市汇泉湾空间改造的“融海性”特征的调查与构想[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建筑材料篇)[C];2007年

5 彭燕;;县级图书馆运作机制探析[A];公共文化服务与图书馆实践的创新——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雪辉;;城市滨水区域防洪景观设计探索——以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为例[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7 朱琳祎;;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控制因素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霍有光;;陕西古代金矿开采简史[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1)[C];1991年

9 何公慰;;徐霞客朴素生态文明观简说[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10 张珏;;历史景观品质传承发展的探索性实践与思考——以杭州西湖虎跑景区保护性整治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国新;杭州城市湿地变迁及其服务功能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侯鹏;明清浙江赋役里甲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屏;两宋词雅化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袁瑾;绍兴舜王巡会会货表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亚琦;自然与人本视角下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姗姗;济南滨水绿化现状与植物景观调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京;基于RS和GIS的海河流域湿地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赵威;湿地保护工程的遥感监测与抽样体系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刘华彬;西湖风景建筑与山水格局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熊星;湿地公园的深生态价值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范娜;基于RS和GIS的鄱阳湖天然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浩成;地域形象的载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益明;株洲旧城滨水区改造更新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颜明,黎劲松,杨爱玲,王宁;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源非点源污染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4期

2 陈康娟,王学雷;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四湖地区湿地景观格局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3期

3 宁龙梅,王学雷,吴后建;武汉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4 李旭;对景观规划中湿地保护与利用的认识——以银川市大西湖生态湿地公园规划方案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3年05期

5 周向频;全球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3期

6 杨山;城市边缘区空间动态演变及机制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8年03期

7 蒋卫国,王文杰,谢志仁,高士平;基于RS和GIS的三江平原湿地景观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8 余国营;湿地研究的若干基本科学问题初论[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2期

9 刘红玉,吕宪国,张世奎;湿地景观变化过程与累积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10 白军红,欧阳华,杨志锋,崔保山,崔丽娟,王庆改;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施拥军;森林遥感分类技术研究——以浙西北山区为例[D];浙江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家柱;;西溪秋雪[J];杭州(生活品质);2010年11期

2 李永弟;;大凉山腹地的西溪河[J];风景名胜;2003年09期

3 金渔;一份获奖的政协委员提案[J];中国钓鱼;2001年09期

4 童颖骏;杨贵霞;钟昊;;香樟树下:一对老人26年种树故事[J];浙江林业;2010年03期

5 龚玉和;单金发;;“八百里水泊梁山”何处寻[J];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2007年03期

6 黄河;;《闽南纪事》创作随笔[J];艺术·生活;2001年01期

7 一编;黄宅中[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8 童本义!杭州市文三路西溪河东三号;谈“养正”与“守正”[J];华夏文化;2000年02期

9 关厚元;巍巍青山埋忠骨──记巫溪县“1.10”岩崩中捐躯的胡述太同志[J];劳动保护;1988年07期

10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今后更改地名的指示[J];山西政报;195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芬;;西溪河联补水电站压力管道设计[A];第六届全国水电站压力管道学术论文集[C];2006年

2 杨秋和;;联补变形观测分析[A];2006年浙江省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论文评审和讨论工程测量发展趋势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彭邦本;;先秦汉水上游与峡江地区的交通试探[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4 高金耀;张涛;叶芳;李新;;不规则海洋重磁测线网复杂误差模型的最小二乘平差[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伟法;;杭州运西河网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6 陈伟法;丁伟;;杭州运西河网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7 彭宣茂;黄维;任奎;;深覆盖砂层地基上拦河大坝抗震液化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8 周文德;;重庆政区重复地名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费小睿;陈玉娜;;汕头市区划地名网络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庆;;北京部分街道地名标牌书写调查及思考[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绍清 陈联明;[N];西南电力报;2006年

2 扭尔 色呷 此聪 秋丽 王德;[N];凉山日报(汉);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杨艳 实习生 邱迪;[N];凉山日报(汉);2010年

4 陆成 记者 秦郑敏;[N];广安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秋丽 苏嘎此聪;[N];凉山日报(汉);2006年

6 蒙剑涛 本报记者 牟光学;[N];凉山日报(汉);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雄;[N];凉山日报(汉);2008年

8 西湖报道组 娄益元 通讯员 潘湘虹 孙静 记者 赵海旭;[N];杭州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苏嘎此聪;[N];凉山日报(汉);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张崇宁;[N];凉山日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淑霞;地名本体及其在地理空间数据组织中的应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刘铁程;多思麦历史地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方勇;秦简牍文字汇编[D];吉林大学;2010年

4 朱晓雪;包山楚墓文书简、卜筮祭寿简集释及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夏利亞;秦簡文字集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锁玲;命名实体识别在方志内容挖掘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姿吟;试论杭州“西溪”名称的含义、演变及其原因[D];浙江大学;2012年

2 张国丽;杭州西溪地区景观演变及其对可持续利用的启示[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郑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多功能区景观特征及其水环境质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乌恩图;1901-1911年间内蒙古地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董晓晓;中国地名的人文地理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轩孑;西安地名与文化[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张大鹏;地名本体的构建及其在地名检索服务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谭海华;A-ε-m模式下的地名命名机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王琳;中国崛起的含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顾政博;《钦定西域同文志》地名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杭州“西溪”名称的含义、演变及其原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7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137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c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