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世界能源地理研究进展及学科发展展望

发布时间:2016-10-11 17:39

  本文关键词:世界能源地理研究进展及学科发展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32卷第5期2013年05月

地理科学进展

Vol.32,No.5May,2013

世界能源地理研究进展及学科发展展望

杨宇1,2,刘毅1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能源环境,开展世界能源地理研究是经济地理学家的重要

使命。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缺乏系统的地理学视角,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外交学、经济学等领域。相关学科涉及能源地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研究;②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中国能源安全研究,,包括能源供给、运输、储备等;③中国能源合作与能源外交研究。展望未来,应从3个方面加强世界能源地理的研究:①建立系统的研究框架,全面把握世界能源状态、格局及其演变规律;②建立世界能源的动态数据库,加强模拟分析与可视化表达能力;③加强研究平台建设,培养研究队伍。关键词:世界能源地理学;能源安全;能源政策;能源合作;中国doi:10.11820/dlkxjz.2013.05.013

1引言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油气资源是世界经济发展

的主要依赖,而能源的有限性使得其成为炙手可热的战略物资,在国际经济、政治、外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余建华,2011)。丹尼尔耶金曾说,“石油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是全世界各国发展强大的首要战略问题。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谁掌握了石油谁就主宰了世界”(Yergin,2006)。油气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和分布的不平衡性决定了石油的地缘属性。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空间错位,加剧了错综复杂的能源地缘格局的演变。自20世纪70年代全球首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能源问题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大致形成了以地缘政治学、相互依存论、新安全论、能源外交学等为主要分析工具的不同理论流派。不同理论视角下的能源合作、能源政治以及相关的能源安全问题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分析和研究能源格局,制定和实施对外能源政策乃至外交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

2010年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是中国能源结构多煤、少油、缺气。中国能源安全

面临突出的问题,石油消费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油气资源的安全供应成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保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对部门的重要能源(如石油)需求缺口急剧增加。据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2030年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5%(IEA,2009);而英国石油公司的预测是超过80%(BP,2012)。如何应对不确定的国际能源体系,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赢得未来国际能源竞争的主动权,是21世纪中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这一问题引起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外交学、地理学等多个领域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1973年世界能源危机以来,以石油为主的能源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1978年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发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世界地理工作者编写三大系列丛书,其中有世界能源(石油)地理丛书。自1981年以来,先后出版了《战后世界石油地理》(钱今昔等,1981)、《世界煤炭地理》(王国清等,1987)、《世界能源地理》(梁仁彩等,1989);同时还出版了以地区和国家为对象的能源(石油)地理专著和论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非洲石油地理》(张同铸,1991)、《苏联石油地

理》(裘新生等,1987)、《非洲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收稿日期:2012-11;修订日期:2013-02.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2CB95570002)。作者简介:杨宇(1984-),男,山东威海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地理与区域发展。E-mail:popolar@通讯作者:刘毅(1957-),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

E-mail:liuy@

818-830页


  本文关键词:世界能源地理研究进展及学科发展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7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137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c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