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十九世纪上半叶中朝文人文学交流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31 12:38

  本文关键词:“朝天录”所见明代北中国地理专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延边大学》 2015年

十九世纪上半叶中朝文人文学交流关系研究

黄爱玲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和朝鲜——韩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国家,自古以来两国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并通过各种交流发展,两国之间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取长补短,营造了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古往今来,两国就在文化交流上的交往非常密切,而文学就是其中的一大重要方面。由于当时的信息交流远没现代社会如此方便发达,因此两国在文学上的各种交流与联系,主要来源于中朝两国间使臣文学笔谈进行一系列交流的。由于他们相邻而居,曾使用同一种文字——汉字,从而使得两国的关系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加密不可分。尤其在文学以及文化交流方面,由起初大量的优秀中国文学作品传入到朝鲜——韩国,带给了朝鲜——韩国文学方面非常有价值的传播影响。多年来,通过众多朝鲜——韩国作家们的不懈努力,在中国同时期的实践交流中抒发其对所见到的一切现象的所思所感所悟,集成了如此伟大且有深刻研究价值的文学作品——《燕行录》。它的整体内容相当丰富多彩,题材也多种多样,可以说是其他异国人对中国大部分情况初步认识的第一手资料。本论文以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为中心,以十九世纪上半叶朝鲜朝使臣与中国文人文学交流关系作为研究《燕行录》作品的重要切入点,论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十九世纪上半叶朝鲜朝与清朝的关系。阐释十九世纪中朝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回望以及两国间的朝贡关系,从而为下一部分着重阐述正文做好铺垫。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十九世纪上半叶朝鲜朝使臣与中国文人文学交流关系研究,以崔斗灿、金正喜、李尚迪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在十九世纪上半叶不同文人间的交流研究。第三部分着重阐述十九世纪上半叶朝鲜朝使臣与中国文人间文学交流之特点及其原因,从而分析其不同层面的文学价值。本论文通过文本分析,着重探析朝鲜朝使臣文学作品中的文学交流,从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方面的细心观察其朝鲜朝使臣与中国文人交流的情况,从而把握朝鲜使臣眼中的中国当时社会文化现实,挖掘这些文人文学交流关系背后的深层文化意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10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英顺;;朝鲜北学派实学思想与诸实学流派的关系[J];东疆学刊;2009年02期

2 祁庆富,金成南;清代北京的朝鲜使馆[J];清史研究;2004年03期

3 葛兆光;;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日本与中国的陌生感[J];书城;2004年09期

4 朴现圭;;朝鲜使臣与北京琉璃厂[J];文献;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龙浩;19世纪《燕行录》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忠;;朝鲜燕行使者与18世纪北京的琉璃厂[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2 张锋;;解构朝贡体系[J];国际政治科学;2010年02期

3 刘喜涛;;朝鲜王朝的“太平馆”[J];古代文明;2011年02期

4 董向荣;李永春;;从历史教科书看韩国人的中国观——以中韩认知冲突为中心[J];国际论坛;2012年06期

5 徐雁平;;书估与清帝国的书籍流转[J];古典文献研究;2013年00期

6 陈拯;;人性动机、战争原因与东亚身份政治——以勒博《国家为何而战?》为中心的讨论[J];当代亚太;2014年03期

7 王禹浪;程功;刘加明;;近二十年中国《燕行录》研究综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8 张烨;;洋风姑苏版市场范围探析[J];美术;2013年04期

9 黄普基;;明清朝鲜使者笔下的山海关[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孙卫国;;清道咸时期中朝学人之交谊——以张曜孙与李尚迪之交往为中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勇强;;中国古代小说域外传播的几个问题[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龙浩;19世纪《燕行录》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冯正玉;17-19世纪朝鲜对清贸易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喜涛;封贡关系视角下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潘晓伟;俄国对朝鲜政策研究1860-1910[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根硕;朝鲜的中国想像与体验(从17世纪到19世纪)[D];北京大学;2012年

6 李幸哲;朝鲜使行录与中国茶[D];浙江大学;2012年

7 朴雪梅;柳得恭文学的文化批判[D];延边大学;2013年

8 张丽娜;《热河日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黄修志;明清时期朝鲜的“书籍辨诬”与“书籍外交”[D];复旦大学;2013年

10 吴伊琼;明朝与朝鲜王朝诗文酬唱外交活动考论[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燕飞;费正清与中国传统外交体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曹娟;“朝天录”中的明代北京藏传佛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高琳娜;论朴齐家的实学思想[D];延边大学;2010年

4 黄雅诗;闵镇远《燕行录》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5 刘香;朝鲜赴京使臣的西洋认知(17-19世纪)[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亚芬;李德懋儒家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孙飞翔;从晚清纪行录看中国人对朝鲜的认识[D];山东大学;2014年

8 徐云飞;洪大容实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刘轶伦;朝鲜文献《燕槎录》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10 刘晶;“朝天录”所见明代北中国地理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美子,禹尚烈;朝鲜燕行使与中国琉璃厂[J];东疆学刊;2004年02期

2 葛兆光;;揽镜自鉴——关于朝鲜、日本文献中的近世中国史料及其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牛林杰;李学堂;;17-18世纪中韩文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与文化误读[J];韩国研究论丛;2007年02期

4 刘广铭;;《老稼斋燕行日记》中的康熙形象——兼与同时期欧洲语境中的康熙形象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金悦;;清朝与朝鲜在盛京将军辖区的使行贸易[J];辽宁经济;2008年08期

6 祁庆富,金成南;清代北京的朝鲜使馆[J];清史研究;2004年03期

7 祁庆富,金成南;清代朝鲜使臣与圆明园[J];清史研究;2005年03期

8 葛兆光;;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日本与中国的陌生感[J];书城;2004年09期

9 葛兆光;大明衣冠今何在[J];史学月刊;2005年10期

10 曹圭益;徐东日;;《燕行录》中的千山、医巫闾山和首阳山形象[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雨蕾;十六至十九世纪初中韩文化交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韩卫星;洪大容文学研究—兼与中国文化之关联[D];延边大学;2006年

3 马靖妮;《热河日记》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杨昕;“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雯;;明代的中朝文学交流[J];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2 郭鹏;;宋金文学交流初探[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任卫平;;二十年代中日文学交流略谈[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4 星星;边缘地带的一道艳丽风景——写在中国少数民族妇女文学交流中心成立一周年之际[J];中国民族;2003年02期

5 陶德宗;评世纪之交的海峡两岸文学交流[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金柄珉 ,徐东日;中朝(韩)文学交流研究的重要论著:评《韦旭升文集》[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7 李未醉;;简论近代中越文学交流[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8 古远清;;两岸文学交流的回顾与省思[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伊琳娜·波尔多诺娃;刘默;;文学交流的诠释:跨文化论述中的横向价值[J];哲学分析;2012年05期

10 刘玉珺;;宋代中越文学交流述论[J];学术论坛;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正光;;闽台文学交流管窥[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2 李正光;;闽台文学交流管窥[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四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伊明·艾合买提 (维吾尔族);[N];文艺报;2013年

2 何标;[N];文艺报;2010年

3 丁超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尤利娅·道尔特 (德国汉学家) 陈丹燕(中国作家);[N];文学报;2011年

5 范党辉;[N];文艺报;2009年

6 周韫;[N];文艺报;2010年

7 记者 王杨;[N];文艺报;2009年

8 金舒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李景端;[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武翩翩;[N];文艺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爱玲;十九世纪上半叶中朝文人文学交流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陈秋红;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外文学交流[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玮;韩中翻译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相关作者

>黄爱玲 >孙玮

>陈秋红

十九世纪上半叶中朝文人文学交流关系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朝天录”所见明代北中国地理专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9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159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7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