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基于十二字方针的大学生“村官”城乡流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考察

发布时间:2022-12-04 13:38
  在城乡劳动力就业方面,我国同时存在城市就业难、农村人才缺乏的双重问题。其根源是城乡差距大,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而城市劳动力不愿向农村就业。为了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人才,同时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向农村向基层就业,大学生“村官”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此为本文的现实背景。目前,凡谈统筹城乡就业、凡谈劳动力流动、凡谈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其焦点必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而城市劳动力向农村流动却很少纳入此视野之中。尽管其他领域也时常谈及这些内容,然而对于劳动力流动、统筹城乡就业理论而言,缺失这些研究成果,其范畴不能说完备,其概念不能说丰富。此为论文的理论背景。 本文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对大学生“村官”、城乡劳动力流动、统筹城乡就业等关键性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劳动力流动理论进行系统介绍以了解该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对大学生“村官”实践及研究现状进行全面回顾,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状况,以此为从劳动力流动视角研究大学生“村官”流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文献参考。其次,将劳动力流动理论与大学生“村官”“十二字”工作方针结合起来,设定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劳动力流动的城市化趋势与农村人才流失
        1.1.2 城市就业难
        1.1.3 面向农村就业与大学生“村官”的兴起
        1.1.4 大学生“村官”研究现状及不足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1.3.2 重点研究与全面考察相结合
        1.3.3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1.4 研究思路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关键性概念界定
        2.1.1 大学生“村官”
        2.1.2 城乡劳动力流动
        2.1.3 统筹城乡就业
    2.2 劳动力流动理论概述
        2.2.1 劳动力流动的基本概念
        2.2.2 劳动力流动的动因
        2.2.3 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
        2.2.4 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型
    2.3 大学生“村官”文献综述
        2.3.1 大学生“村官”发展历程研究
        2.3.2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成因与意义研究
        2.3.3 大学生“村官”实证数据搜集
        2.3.4 对大学生“村官”工作问题的研究
        2.3.5 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比较分析
        2.3.6 改进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对策研究
3. 指标体系构建及问卷设计
    3.1 指标设计及其依据
        3.1.1 “下得去”指标
        3.1.2 “待得住”和“干得好”指标
        3.1.3 “流得动”指标
    3.2 调研目的
    3.3 调研设计
    3.4 调研流程
        3.4.1 实地调研流程设计
        3.4.2 网络调研流程设计
    3.5 调研信息反馈
        3.5.1 温江区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
        3.5.2 调研信息搜集总体情况
        3.5.3 样本背景信息及简要分析
4. 调研结论与分析
    4.1 “下得去”指标——动力因素调研结论及分析
        4.1.1 城市就业压力
        4.1.2 服务新农村建设
        4.1.3 专业职业匹配
        4.1.4 锻炼能力
        4.1.5 考研优惠政策
        4.1.6 考公务员优势
        4.1.7 创业就业优势
        4.1.8 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动力指标比较分析
    4.2 “下得去”指标——阻力因素调研结论及分析
        4.2.1 家人反对情况
        4.2.2 担忧办公条件
        4.2.3 担忧人际关系
        4.2.4 担忧社会认同
        4.2.5 担忧农村生活条件
        4.2.6 担忧工作经历认同
        4.2.7 阻力指标比较分析
    4.3 “干得好”指标调研结论及分析
        4.3.1 服务新农村的价值肯定
        4.3.2 锻炼能力感知
        4.3.3 工作重视程度
    4.4 “待得住”指标调研结果与分析
        4.4.1 人际关系满意程度
        4.4.2 办公环境满意程度
        4.4.3 生活条件满意程度
        4.4.4 收入满意程度
        4.4.5 村民关系满意程度
        4.4.6 大学生“村官”满意度指标比较分析
    4.5 “流得动”指标调研结论及分析
        4.5.1 大学生“村官”流动意向调研结论及分析
        4.5.2 温江区大学生“村宫”流动现状
    4.6 其它地区与温江区指标对比分析
        4.6.1 “下得去”动力指标对比分析
        4.6.2 “下得去”阻力指标对比分析
        4.6.3 “待得住”“干得好”指标对比分析
        4.6.4 “流得动”指标对比分析
        4.6.5 对比分析结论探讨
5. 相关启示和政策建议
    5.1 创新观念,推进统筹城乡就业
    5.2 “下得去”——促进大学生向“村官”的过渡
        5.2.1 完善和创新村官招募机制
        5.2.2 建立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培训体系
    5.3 “待得住”——解除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
        5.3.1 完善和落实报酬机制
        5.3.2 保障基本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
        5.3.3 以人文关怀提升生活水平
    5.4 “干得好”——健全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激励机制
        5.4.1 完善培训机制,让大学生具备“村官”的能力
        5.4.2 健全绩效与激励制度,充分激发其工作热情和能力
    5.5 “流得动”——落实国家政策,拓宽就业渠道
        5.5.1 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地区内部流动
        5.5.2 拓宽大学生“村官”城市就业定向招聘渠道
    5.6 缩小城乡差距——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论文图索引
    附录2. 论文表索引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看“大学生村官政策”[J]. 朱礼华,崔晓林,朱剑飞.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9(10)
[2]从社会角色透视大学生村官流失及对策[J]. 赵志业,杨永明.  知识经济. 2009(14)
[3]对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理性思考[J]. 杨应云.  理论导刊. 2009(10)
[4]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J]. 李伟.  经济研究导刊. 2009(21)
[5]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大学生村官政策与实践[J]. 章霁,杨国坦.  中国集体经济. 2009(19)
[6]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必然性和路径选择[J]. 李蓬.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7]“大学生村官”计划与知青运动的比较与启示[J]. 顾承卫,祝志芬.  青年探索. 2009(03)
[8]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J]. 王银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9]“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公共政策分析[J]. 马爱玲.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02)
[10]大学生“村官”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林善炜.  福州党校学报. 2009(01)

硕士论文
[1]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公共政策分析[D]. 马爱玲.中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708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708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3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