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我国“农二代”市民化问题的经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31 22:58
  中国农民工群体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特殊的体制背景以及相关经济制度安排密切相关,是我国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又为之做出突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农民工的数量已经累积到约2.4亿。当前的农民工群体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同质的群体,最大的特点是出现了代际的分化: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即“农一代”和“农二代”。“农二代”是传统农民工的延续和发展。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农二代”是最有市民化诉求也是最易市民化的群体,他们渴望城市文明,意识和行为已接近城市市民,是市民化意愿最强也是最易市民化的人群。但由于个人、制度和市场等方面的原因他们还滞留在农民工的队伍中。随着“农二代”队伍的壮大,如果不通过市民化对这个群体进行疏导,积累到一定时期和规模可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与中国其他改革一样,基于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农民工市民化不可能一步到位,解决此问题必须是一个从易到难逐步推进的渐变过程,逐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因此农民工问题也要从成本最小的地方入手。 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借鉴国内国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二代”市民化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首先从纵...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及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及其相关研究概况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二代”
    2.2 国内外研究概况
        2.2.1 国外劳动力流动经典理论
        2.2.2 国内市民化研究概况
    2.3 相关理论简介
        2.3.1 市民化理论
        2.3.2 劳动供给理论
        2.3.3 社会保障理论
3“农二代”的产生及其出路
    3.1 农民工的产生
    3.2 农民工的概况
        3.2.1 收入水平低
        3.2.2 文化程度偏低
        3.2.3 权益保障缺失
    3.3 农民工的分类与分化
        3.3.1 农民工的分类
        3.3.3 农民工的分化
    3.4 “农二代”的出路:市民化
4 国内外农民市民化实践与比较
    4.1 各国市民化实践
        4.1.1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民化
        4.1.2 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市民化
        4.1.3 拉美国家的市民化
        4.1.4 中外农民市民化比较
    4.2 当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特色
        4.2.1 非同步性
        4.2.2 特殊性
        4.2.3 复杂性
        4.2.4 长久性
    4.3 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战略思路
5“农二代”市民化现状及其行为需求分析
    5.1 “农二代”市民化现状
        5.1.1 居住条件
        5.1.2 职业状况
        5.1.3 收入水平
        5.1.4 城市融入
        5.1.5 对未来的打算
    5.2 “农二代”的行为需求
        5.2.1 供给行为
        5.2.2 需求行为
6“农二代”市民化的影响因素与核心难题
    6.1 “农二代”市民化的外部因素
        6.1.1 制度政策
        6.1.2 经济水平
        6.1.3 舆论环境
    6.2 “农二代”市民化的自身因素
        6.2.1 市民化意愿
        6.2.2 市民化能力
    6.3 “农二代”市民化的核心难题
        6.3.1 城市生活资本匮乏
        6.3.2 高昂的市民化成本
        6.3.3 既得利益集团和群体的阻碍
7 推进“农二代”市民化的建议措施
    7.1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7.1.1 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
        7.1.2 弱化户籍制度附加权益
    7.2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7.2.1 创新土地流转制度
        7.2.2 规范和提高土地征用补偿
    7.3 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
    7.4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
    7.5 构建合法权益保障体系
    7.6 建全社会保障体系
        7.6.1 社会保险方面
        7.6.2 社会救助方面
        7.6.3 社会福利方面
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91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891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7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