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小城镇转移农民道德适应及其教育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15 05:03
  城镇化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等物质文明的变迁的过程,同时是城市文明、城市意识等精神文明扩散和传播的过程。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涌现出一个新兴的社会群体——“转移农民”。庞大的转移农民群体从农村过渡到城镇,身份特征、文化层次、经济环境、居住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适应高速城镇化成了他们生活的困扰。转移农民既有对乡村传统道德元素的依恋,也有对城镇新兴文化的向往,这成了他们道德生活的一对主要矛盾,如何选择和调整一直左右着他们的灵魂,影响着他们的道德行为和习惯。面对我国当前的城镇化建设,小城镇道德建设的重点对象是谁?转移农民道德教育从何处入手?转移农民德育的方法是什么?结合这些问题,本文选取了转移农民道德适应这一视角,对生活在乡村伦理和城市文明两种文化信仰的基础上的转移农民道德教育展开分析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德育的未来提出尝试性回答,以保障农民道德建设的实效性,推动小城镇精神文明的发展。 绪论介绍了本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对以往关于小城镇转移农民德育的研究成果做了综述,并介绍了本研究的思路、...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关于小城镇转移农民的研究
        (二) 关于小城镇道德建设的研究
        (三) 评价与启示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转移农民道德适应的相关理论及特点
    一、转移农民道德适应的内涵
        (一) 转移农民及其特殊性
        (二) 道德适应的释义
    二、转移农民道德适应的相关理论
        (一) 移民融合理论
        (二) 边缘化理论
        (三) 文化变迁和文化适应理论
    三、转移农民道德适应的特点
        (一) 道德适应的整体性
        (二) 道德适应的差异性
        (三) 道德适应的过渡性
        (四) 道德适应的自主性
第二章 小城镇道德建设及农民教育的伦理基础:乡村伦理与城市文明的价值与特征
    一、小城镇发展的独特价值
    二、城镇化的德育功能
        (一) 小城镇道德教育的时代文化背景
        (二) 城镇化对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影响
    三、小城镇农民教育的伦理基础
        (一) 乡村伦理为小城镇道德建设输送传统精神,奠定农民教育基础
        (二) 城市文明为小城镇道德建设提供现代道德元素,促进农民市民化
第三章 转移农民道德适应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大桥镇的个案研究
    一、调研设计及个案小城镇的基本情况
        (一) 调研设计
        (二) 个案小城镇的基本情况
    二、转型时期转移农民道德生活的变化及问题
        (一) 道德观念和情感的传承与变迁
            1. 婚恋自由多元化,但传统家庭美德衰微
            2. 人际交往以血缘地缘关系为主,但已有“功利主义”色彩
            3. 社会文明意识不高,道德选择陷入困境
        (二) 道德行为和习惯的传承与变迁
            1. “离土”的工作性质的转变给转移农民带来了道德难题
            2. 居住方式的转变使得邻里空间距离拉“近”,但情感隔阂较大
            3. 享乐型娱乐方式的适应程度远大于文化生活方式
        (三) 生活信仰和价值观的传承与变迁
            1. 崇尚民间信仰“行善去恶”的道德准则,但封建迷信活动依然盛行
            2. 部分人价值观念扭曲,潜伏道德危机
            3. 自主学习观念不强,道德主体性意识缺乏
    三、转移农民道德适应的教育状况及影响因素
        (一) 道德适应的教育状况
            1. 小城镇社会教育与转移农民道德适应
            2 小城镇学校教育与转移农民道德适应
        (二) 道德适应的影响因素
            1. 转移农民自身客观因素与道德适应
            2. 转移农民主观市民化意愿和道德适应
            3. 征地时间与转移农民道德适应
            4. 社区文化环境与转移农民道德适应
第四章 转移农民道德适应的方式及德育的方向和出路
    一、转移农民道德适应的方式
        (一) 道德认同:转移农民道德规范的价值基础
        (二) 道德学习:转移农民道德进步的有效途径
        (三) 道德融合:转移农民道德文化的交流工具
        (四) 道德实践:转移农民道德适应的调整过程
        (五) 道德内化:转移农民道德适应的最终升华
    二、国外农民道德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一) 韩国“新村运动”:传统伦理道德教育渗透于农民生活
        (二) 法国: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农民道德素质
        (三) 新加坡:将道德纳入法制化轨道完善公民教育体系
第五章 转移农民道德教育的展望
    一、和而不同——两种文明碰撞时道德教育的立场
        (一) 尊重文化的多元性,整合优质道德元素
        (二) 寻求主流价值观,避免异质文化冲突
    二、转移农民德育的实施导向
        (一) 传承乡村伦理,发挥传统道德的约束力
        (二) 整合地方文化,丰富转移农民道德生活内容
        (三) 探索多样化教育方式,提高转移农民思想道德水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99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899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3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