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民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22 22:09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农民,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民传统价值观念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存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占据着主导地位,并支配着当代农民的生产生活行为。我国农民传统价值观念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根源,它反映着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状况的具体反映。作为一种意识,农民传统价值观念必定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价值观念就会表现出愈来愈大的滞后性。当前,这种滞后性的价值观念不仅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农民自身的发展,它已经满足不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无论是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还是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考虑,都迫切需要转变这种传统价值观念,逐步建立一种适应社会发展尤其是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现代价值观念。基于以上问题,开展对农民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研究,对促进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价值观念并不是短时间就形成的,而一旦形成,又很难在短期内消除,农民传统价值观念其实质上是传统社会下农民对外部环境和自身内在需要的一种意识...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选题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农民传统价值观念的概念界定
    1.1 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
        1.1.1 新农村建设理论的形成及特点
        1.1.2 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农民为主体
        1.2.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
        1.2.2 农村的稳定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前提
    1.3 农民及其传统价值观念的概念界定
        1.3.1 “农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3.2 农民传统价值观念的概念界定
第二章 农民传统价值观念的表现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2.1 农民传统价值观念的表现及特征
        2.1.1 农民传统价值观念的主要表现
        2.1.2 农民传统价值观念的特征
    2.2 农民传统价值观念产生的根源
        2.2.1 政治根源
        2.2.2 经济根源
        2.2.3 社会历史根源
        2.2.4 农民传统价值观念生成的文化氛围
    2.3 新时期农民传统价值观念滞留的原因
        2.3.1 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并蓄”以及所表现出的特有的稳定性
        2.3.2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滞留以及农村生产力水平的落后
        2.3.3 转型期多元价值观念并存和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程度增强
    2.4 农民传统价值观念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2.4.1 农民传统价值观念积极的历史意义
        2.4.2 农民传统价值观念对新农村建设的消极影响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实现农民传统价值观念转变的思路和途径
    3.1 新农村建设对当代农民的价值观念诉求
        3.1.1 农民传统价值观念转变的思路探析
        3.1.2 新农村建设条件下,当代农民应具备的现代意识
    3.2 实现农民传统价值观念转变的主要途径
        3.2.1 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推进农民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
        3.2.2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2.3 鼓励农民外出就业,建立健全农民工保护政策
        3.2.4 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为农民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创造文化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80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980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4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