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明末清初遗民群体的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9 18:26
  对于明末清初的士人而言,明清易代之际接连经历的甲申、乙酉之变以及此后多年的政治激荡,不仅带来了朱明陆沉的易代痛楚,更带来了政治节操的严酷大考。君臣大节和华夷之辨所衍生的仕与隐等伦理问题成为士人必须应答的二难选择,并导致了易代士人的节操分判和群体分化。明清之际,遗民群体由于自幼便接受了君臣纲常、华夷之辨等儒学观念的熏陶,故而在异族入主中原的情况下,对新政权抱持疏离甚至敌对的态度。他们坚拒仕禄,自负高志,对“名节”二字格外在意。为此,他们也承受着道德选择的艰难与痛苦。“为国”与“为民”、“仁”与“义”、“君”与“亲”,就是其时遗民士人伦理困境所在。明遗民展现其名节的方式方法,亦即明遗民的生存方式,可以从逃禅、衣冠、交接、生计几个方面去观照。在明末清初这一天崩地解的历史时期,明遗民念念不忘而又困惑重重的,就是名节观念。死节,是传统士人维护个人名节的最极端方式。其实,明清之际遗民士人对死节普遍比较排斥,尤其是对无谓枉死的行为更是采取严厉的批判态度。陈确的节义论、黄宗羲的名节之路,典型地体现了明遗民对名节的思考和践行。当武力抗清失败后,明遗民转向了文化抵抗。他们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就是华夷之辨。明遗...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明末清初遗民群体的生存方式
    一、“遗民”的辨析与界定
    二、明遗民的精神困境
    三、明遗民的生存方式
第二章 明遗民与名节观念
    一、明遗民对待“死节”的态度
    二、陈确的节义论
    三、黄宗羲的名节之路
第三章 明遗民与华夷之辨
    一、吕留良和曾静的“华夷之辨”
    二、雍正帝借助曾静案阐发“君臣之义”
    三、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之分
第四章 明遗民与治统道统之争
    一、清廷对于统治合法性的建构
    二、清初治统与道统的冲突与调适
    三、王夫之对清廷治统道统合一说的解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32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832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4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