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威胁论”——影响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3-05-13 02:19
  “中国威胁论”自古有之,只是到了现代才被炒的沸沸扬扬,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今天,“中国威胁论”正在引起国际关系某种微妙的变化,因此,在此时刻,加强对“中国威胁论”的研究非常必要,大量有关此类文章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当今对于“中国威胁论”的研究其内涵包括逻辑相连的四个方面:对于其历史形成过程的回故;对于其现实形成原因的挖掘;对于当今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对于其反制措施的探究。但是,在这四个方面所构成的逻辑体中,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最重要、分歧最大、难度最大的应当是对于“中国威胁论”形成原因的研究。因为对此问题的认识关系到中西方的利益、观念、价值观等核心内容,并直接决定了对此问题的解决之道。其实,只要有客观的立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综合来说,“中国威胁论”的形成主要因为以下几个方面:中西方“人性”观念的差异;地缘政治因素;美国的霸权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偏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复杂性。 找到了“中国威胁论”的形成原因就解决了此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就很容易理解“中国威胁论”对当今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中国威胁论”在国...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论文选题的来源、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国威胁论形成的历史过程
    2.1 古代的“中国威胁论”
    2.2 近代的“中国威胁论”
    2.3 当代的“中国威胁论”
第3章 “中国威胁论”的成因分析
    3.1 “人性恶”观念是形成“中国威胁论”的潜在原因
        3.1.1 中西方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3.1.2 “人性恶”的观念对西方社会的深刻影响
        3.1.3 “人性恶”观念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2 地缘政治因素是形成“中国威胁论”的直接原因
        3.2.1 中日地缘政治的特点
        3.2.2 竞争性与“中国威胁论”的产生
    3.3 美国霸权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偏见是形成“中国威胁论”的现实原因
        3.3.1 霸权主义是美国的本质属性
        3.3.2 霸权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关系
        3.3.3 意识形态因素对于美国的利用价值
    3.4 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形成“中国威胁论”的重要原因
        3.4.1 欧美的文化特点及其对“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3.4.2 日本的文化特点及其对“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3.5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是形成“中国威胁论”的“理论基础”
        3.5.1 现实主义对“中国威胁论”的“论证”
        3.5.2 跨国主义对“中国威胁论”的“论证”
第4章 “中国威胁论”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
    4.1 “中国威胁论”在中国内部产生不良影响
        4.1.1 “中国威胁论”促使国人心态发生两级分化
        4.1.2 “中国威胁论”影响国家的稳定
    4.2 “中国威胁论”损害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4.2.1 国家形象的定义
        4.2.2 国家形象的重要作用
        4.2.3 “中国威胁论”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4.3 “中国威胁论”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4.3.1 中国的和平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周边关系
        4.3.2 “中国威胁论”严重影响中国周边关系的和平与稳定
    4.4 “中国威胁论”妨碍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4.4.1 中国的和平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完全统一
        4.4.2 美日利用“中国威胁论”阻碍中国的统一大业
第5章 如何应对“中国威胁论”
    5.1 要用长期和战略的眼光看待“中国威胁论”,不可急于一时
    5.2 合理承担大国责任,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反击“中国威胁论”
    5.3 加强交流沟通,揭露“中国威胁论”本质,争取世界舆论
    5.4 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机制与组织,使中国更加融于世界
    5.5 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历史会给中国一个公道的回答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815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815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3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