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互联网+”背景下滨州市智慧养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7 07:50
  根据全国老龄办统计,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占全国总人口17.8%;2050年前后将会达到顶峰4.87亿,占全国总人口34.9%。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发展,然而中国家庭结构及养老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未富先老、未备先老问题凸显,传统养老方式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养老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模式,各地纷纷探索实践智慧养老,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养老领域,使政府、养老机构及社会组织、老年人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滨州市自1994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呈现出“三高一大”的发展特征,即高基数、高龄化、高增速、老年抚养比大,养老问题日益严峻。滨州市结合实际,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探索实践智慧养老,构建广覆盖、多层次、保基本、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新兴产业,智慧养老发展中存在政策支持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行业规范不细、社会参与不广、人员素质不齐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对症下药,着力解决短板问题,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增强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
        1.4.1 研究创新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阐释
        2.1.1 “互联网+”
        2.1.2 智慧养老
        2.1.3 “互联网+”与智慧养老
    2.2 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2.2.3 生命周期理论
第3章 滨州市智慧养老现状
    3.1 滨州市智慧养老基本状况
        3.1.1 滨州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3.1.2 滨州市养老服务机构
        3.1.3 智慧养老的政策支持
        3.1.4 “智慧滨州”的技术支持
        3.1.5 智慧养老服务人才的供给
    3.2 滨州市智慧养老具体做法
        3.2.1 滨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
        3.2.2 黄河社区服务站
        3.2.3 智慧居家养老
第4章 滨州市智慧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智慧养老存在的问题
        4.1.1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4.1.2 智慧养老发展不平衡
        4.1.3 智慧养老服务人才短缺
        4.1.4 社会各界参与率低
    4.2 滨州市智慧养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顶层设计不完善
        4.2.2 公共投入不足
        4.2.3 市场机制不健全
        4.2.4 宣传推广不到位
第5章 国内外智慧养老的经验启示
    5.1 国外智慧养老的经验
        5.1.1 美国的智慧养老
        5.1.2 英国的智慧养老
        5.1.3 日本的智慧养老
    5.2 国内智慧养老的经验
        5.2.1 南京市智慧养老
        5.2.2 河南新乡市智慧养老
        5.2.3 乌镇智慧养老
    5.3 对滨州市智慧养老的启示
        5.3.1 完善智慧养老制度体系,加强行业监管
        5.3.2 优化智能产品和服务,注重适老设计
        5.3.3 整合多方资源,鼓励积极参与
第6章 完善滨州市智慧养老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顶层设计,规范管理监督,建立保障措施
        6.1.1 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6.1.2 完善制度建设
        6.1.3 建立行业标准
    6.2 多渠道投入,多群体参与,增强市场活力
        6.2.1 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6.2.2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养老
        6.2.3 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6.3 完善基础设施,整合信息平台,发挥信息化优势
        6.3.1 完善智能化硬件建设
        6.3.2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
    6.4 加强舆论宣传,普及操作技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6.4.1 加大宣传力度
        6.4.2 普及信息技术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引文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37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837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b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