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民国时期的政权组织形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30 09:50
  作为国家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权组织形式不仅能促进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而且会导致国家的衰亡。因此,如何选择对一国来说至关重要。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民心不安。从辛亥革命到建立民国,从民国初期到北洋政府,再到国民党统治时期,政权组织形式不断变化,制宪活动此起彼伏,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民国时期的宪法性文件都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也经历了总统制、责任内阁制、洪宪帝制、军阀独裁制、五院制等,但宪法仍是少数当权者的玩物。21世纪的中国,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政权组织形式作为宪法的基本内容,明确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分配方式、国家机关的相关职权等,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它在维护统治、促进经济建设、保障民主等方面的作用。民国时期政权组织形式的更迭使我们认识到国家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政权组织形式的变化,选择适当的政权组织形式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而不适当的政权组织形式则会阻碍国家目的的实现,甚至造成政权的瓦解和更替。人民代表大会制作为我国当前的政权组织形式,它适应了我国国情及经济发展的要求,保障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而是一种成熟且完善的政权组织形式。...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论文结构安排
    五 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理论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
        一 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
        二 政权组织形式与政体
    第二节 政权组织形式的分类
        一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三节 政权组织形式与宪法
        一 我国近代意义上宪法的出现
        二 政权组织形式与宪法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中华民国之前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一节 奴隶制国家宗法等级君主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 夏朝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 商周时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二节 封建制国家君主专制政权组织形式的形成、强化与覆灭
        一 君主专制政权组织形式的形成
        二 君主专制政权组织形式的强化
        三 君主专制政权组织形式的覆灭
    第三节 清末君主立宪制政权组织形式的尝试与失败
        一 君主立宪制政权组织形式的尝试
        二 君主立宪制政权组织形式的失败
第三章 民国时期政权组织形式的变化与更替
    第一节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 总统制的确立及其原因
        二 总统制向责任内阁制的转变
    第二节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 责任内阁制
        二 总统制
        三 洪宪帝制
    第三节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 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理论
        二 五院制政权组织形式及其特点
        三 五院制政权组织形式的覆灭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萌芽和形成
        一 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制
        二 “三三”制
第四章 民国时期政权组织形式更迭的原因探析
    第一节 辛亥革命与清廷覆灭
        一 救亡图存的政治目标
        二 民主共和的政治目标
    第二节 军阀混战与权力之争
        一 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二 关于政权组织形式的争论
    第三节 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背叛
        一 未充分保障人民利益
        二 国民党内部民主与独裁的矛盾冲突
第五章 民国时期政权组织形式更迭的启示
    第一节 民国时期政权组织形式更迭的经验教训
        一 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二 缺乏稳定的政治局面
        三 缺乏强有力的军事力量
    第二节 民国时期政权组织形式更迭的借鉴意义
        一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第三节 如何完善我国当前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树立宪法法律权威
        二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 加强民主、法治、人权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一 著作类
    二 期刊类
    三 论文类
个人简历
致谢



本文编号:3942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942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6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