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论孔子文化走出去的动力机制与提升路径

发布时间:2016-10-13 19:21

  本文关键词:西方媒体舆论与中国的政治形象——从新自由主义谈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4年

论孔子文化走出去的动力机制与提升路径

罗岭梅  

【摘要】:孔子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具有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伦理价值和文化成果,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认同基础和较强的文化号召力使得孔子文化相比于其他中华文化,更易于为国际社会所认可和接纳,能够有效降低国际社会对相关文化产品的认知成本,有利于文化走出去整体价值的发挥。 从山东省推进孔子文化走出去所取得的成果来看,当前孔子文化走出去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对外交流方面,山东始终以传播孔子文化为己任,立足自身实际,创新孔子文化对外交流的内容与手段,积极参与世界孔子学院的建设行动,重点打造了以孔子标准像的海外推广、全球联合祭孔、孔子世界行等为代表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推进孔子文化对外交流的常态化发展;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山东省积极拓展图书报刊出版等传统优势渠道,加强影视动漫作品的创作与海外推广,大力发展孔子文化海外演艺演出市场,积极推动以孔子文化为内容的商贸商品、工艺品的出口,不断激发孔子文化产业和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潜能。但总体来看,山东的孔子文化走出去呈现出对外文化交流与对外文化贸易结构性不平衡、企业主体意识薄弱以及对外文化贸易整体竞争力弱等方面的特征与问题。 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社会民众作为重要利益相关方在孔子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分别扮演着责任主体与主要推动者、利益主体与参与主体、支持方和重要参与者的角色,在推动孔子文化走出去过程中承担不同责任和发挥不同作用,并通过它们之间的交互影响和良好互动,共同形成了当前政府主导,文化企业、民问组织和社会民众共同参与、协商与交互作用的动力机制。然而,参照当前孔子文化走出去所存在问题,再对其动力机制进行考察,发现本应与政府同样处于核心层的、作为行为主体的企业,实际上只是处于中间地带的参与者,企业层面的动力不足(既包括企业的原生动力,也包括其他利益相关方所创造环境培养的企业动力)是制约孔子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切实解决当前孔子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孔子文化走出去的实效,必须要遵循文化传播规律、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资源以及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以完善政府的推动力、激发企业的原动力和创设环境引导力为根本宗旨,通过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社会民众作用的协调发挥来从根本上改善企业动力不足的问题,具体从优化走出去相关政策体系、打造孔子文化产业集群、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拓展孔子文化走出去渠道与平台、构建人才体系战略、强化社会参与意识等多个方面为进一步完善当前孔子文化走出去的动力机制和提升孔子文化走出去的成效提供合适的路径,以此实现孔子文化走出去两个渠道的平衡发展,转变孔子文化的对外贸易结构性弱势,提升孔子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2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宏磊;;我国文化“走出去”动力机制研究[J];编辑之友;2011年11期

2 叶隽;;作为理念的文化外交及其柔力强势——以德国孔子学院为例[J];国际观察;2010年06期

3 张志洲;;文化外交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动因、问题与对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3期

4 孙华;;基于网络结构的项目利益相关方角色划分[J];东岳论丛;2011年08期

5 杨欢;吴殿廷;王三三;;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阶段性及其策略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6 庄英博;;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孔子文化大展”[J];中国博物馆;2010年02期

7 陈月华;迟玉琴;盖龙涛;;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民众助推机制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陈少峰;;陈少峰:创新模式 以硬实力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J];理论导报;2010年12期

9 杨利英;;论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理论基础[J];理论界;2009年10期

10 蒋传光;;公民社会与社会转型中法治秩序的构建——以公民责任意识为视角[J];求是学刊;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刘牧雨;赵弘;;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2 郑莉;;由爵士舞文化引发的关于中国当代舞蹈文化建设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杨莹骅;崔久成;;晴空红日远 青竹翠然滴——十年背景下看消费性阅读与出版的崛起[J];编辑之友;2012年01期

4 匡文波;王权;;技术时代的安全:对3G时代手机安全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今传媒;2010年05期

5 解学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兼论研究轨迹[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6期

6 周文惠;;服务性学习与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重构[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7 侯瑞雪;;从网络暴力看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植[J];法学与实践;2011年01期

8 袁雪彤;;和平主义与中国的崛起[J];法制与社会;2012年05期

9 资金星;;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哲学思维[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6期

10 陈用龙;;良法善治: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彩虹;;社会管理创新视阈下网络舆情的引导与规制[A];社会管理法治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郑笑眉;;西方媒体舆论与中国的政治形象——从新自由主义谈起[A];中国传媒大学第七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宋军;中国共产党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孔宪峰;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儒家“和”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曲慧敏;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邓显超;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魏明;全球信息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秀清;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南开大学;2009年

8 陈桓辉;文化强省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储诚炜;新中国农民教育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建荣;公共危机挑战下的中国公民责任及其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向南;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田佳卉;中美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3 姜曼;论中小型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美智;韩中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闻文;市民社会语境下中国法治的建构[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雯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哲学思考[D];辽宁大学;2011年

7 张华欣;试论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法律对策[D];郑州大学;2011年

8 王云泉;孔子学院海外文化传播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廖典;孔子学院海外文化传播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扬;基于中韩比较的发展我国文化贸易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英;;商标保护 国内文化品牌的痛[J];中华商标;2008年10期

2 杨牧之;;国家“软实力”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大中华文库》编辑出版启示[J];中国编辑;2007年02期

3 方英;李怀亮;孙丽岩;;中国文化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分析[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4 张晓东;;专注提高图书品质,提升鲁版图书国际影响力——记山东出版集团“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J];出版广角;2011年04期

5 张宏伟;;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影响因素测度研究——基于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扩展和应用[J];出版科学;2011年02期

6 丁建军;;公民教育与中国民主宪政建设[J];沧桑;2007年06期

7 葛顺奇;多边投资框架与中国“走出去”战略[J];当代财经;2002年10期

8 黄武俊;燕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实证检验和国际比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刘辉群;王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就业效应:基于投资主体和行业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张友臣;;论山东省文化品牌发展对策[J];东岳论丛;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启正;[N];中国艺术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李玉兰 吴娜 谌强 李春利;[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杨;SNS社交网络的“关系”营销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明教授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十种形象[J];科学大观园;2008年05期

2 张洪;;孔子的娱乐化[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8年11期

3 陈敏;;孔子心理思想的现代社会价值研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年11期

4 李福军;;试论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J];孔学研究;2009年00期

5 冯翔;;孔子“平反”记[J];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10年02期

6 阎海东;;美国为什么纪念孔子?[J];世界博览;2010年04期

7 ;真实的孔子[J];农民文摘;2010年04期

8 张墨宁;;“围观”孔子[J];文化月刊;2010年10期

9 秋风;;你可能不认识的孔子[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04期

10 杨小红;;例说孔子思想的传承[J];中学生天地(C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鹏飞;;必也正名乎——试论孔子研究中的是与非[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杨爱民;;孔子政治思想小议[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刘家贵;;孔子经济思想散论[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杨爱民;;试论孔子的主流文化建设思想[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李荣;;孔子“仁”学新解[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6 丁绍仲;;浅析孔子的勤劳致富思想[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7 杨德华;;论孔子“信”的思想[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8 樊泳湄;;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王任才;;孔子学术研讨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闭幕词[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爱民;;略论孔子的激励思想[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解放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刘蓓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佛山日报评论员 陈莎;[N];佛山日报;2014年

4 侯博觉;[N];深圳特区报;2014年

5 赵家治;[N];吉林日报;2014年

6 黄家章;[N];深圳特区报;2014年

7 佛山日报记者 王紫君;[N];佛山日报;2014年

8 李传根;[N];北京日报;2003年

9 周文彬 杨健;[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天圣;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锟;孔子与20世纪三大社会思潮[D];西北大学;2002年

3 杨松贺;德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军政;从“义以建利”到“志于道”[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5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卫;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邢千里;中国历代孔子图像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洪晓丽;仁:作为道德本体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8年

9 黄梓根;孔老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贝尔库;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和政治关系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从《论语》看孔子思想的遇挫[D];山东大学;2008年

2 牛冠恒;孔子教育目标的再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 温召贤;农耕文明与孔子孝道[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斯思;孔子“成人”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苗磊;孔子“学”思想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金花;文化人格美学视野下的孔子人格魅力[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红春;论孔子人生审美化的当代价值[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齐文杰;论孔子的人学[D];河北大学;2008年

9 白梦安;论《论语》中孔子的非理论性思想[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10 李丹丹;《季庚子问於孔子》集释及相关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西方媒体舆论与中国的政治形象——从新自由主义谈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9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39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3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