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妥协_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妥协精神

发布时间:2016-10-27 15:23

  本文关键词: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妥协精神,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文    史 哲 2005 年第 2 期 ( 总第 287 期)

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妥协精神
龙太江
( 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 在西方 ,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 ,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 ,在许多国家成为公众 摘 要 和社会珍视的价值与传统 。之所以如此 ,是

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 —— — 自由 、 民主有密 切联系 。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 ,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 ,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自由民 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 ,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 、 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 ; 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 有着重要意义 ,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 。 关键词 : 西方民主政治 ; 妥协精神 ; 自由

言 ,妥协与人民的同意 、 保护少数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 ,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

中图分类号 :D5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1 - 4721 (2005) 02 - 0156 - 06

   众所周知 ,民主政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确立与稳定发展既有制度设计上的原因 ,也有精神文化上的 支撑 。对于前者 ,学界已有许多分析 ,而对于后者 ,人们的认识似乎还有不够深入之处 ,比如 ,对西方民 主政治中的妥协精神 ,学界的讨论并不多 ,还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 。

一、 妥协 : 西方民主政治的政治文化

如果说 ,在阶级斗争的极化思维中 ,我们曾经有意无意地把妥协等同于 “背叛” 投降”从而对其作 “ 、 , 出否定性价值判断的话 ,那么 ,在西方政治文化中 ,对妥协似乎宽容得多 。其实 ,政治妥协不仅是西方民 主政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 ,而且已进入西方社会的政治文化层面 , 在一些国家产生着深远影 响 。这里 ,我们以英国 、 美国为例加以简单考察 。 英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妥协传统的国家 。长期以来 ,各种极端思潮难以在英国掀起波澜 ,英国政治与 社会的进步总是以温和 、 渐进的方式完成 ,即是明显的例证 。罗素指出 ,英国人承袭了典型的喜欢妥协 的传统 ,在社会问题上 ,他们考虑的是改良而不是革命 [ 1 ]
( P460 - 461)

学上的反映是经验主义 ,在政治思想上的反映是保守主义 。英国也正是保守主义的发源地 。被称为 “现 代保守主义之父” 的埃德蒙 ? 柏克就很看重妥协 。在他看来 ,政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 ,政治的环 境特别复杂 ,这就要求政治家要有审慎的态度 ,要精于妥协之道 ,深思熟虑而不乏进取心 。他对妥协给 予了很高评价 “所有的政府 、 : 人类所有的利益与福乐 、 所有的美德 、 以及所有的谨慎行为都必须建立在 妥协互让的基础上 。[ 2 ] ( P303) 英国具有天生守旧的情绪 , 这种情绪是英国独特的政治环境熏陶出来 ” 的[ 3 ]
( P48)

。保守主义在英国的流行不是偶然的 ,它一方面是对英国政治现实的理论抽象 ,另一方面又反

过来指导英国的政治实践 。这种实践与理论的互动 ,既升华了保守主义思想 ,又强化了英国政治与社会 演化的渐进式妥协式发展 ,并使妥协成为民族特性和民族传统的一种重要价值 ,以致英国著名政治思想
收稿日期 :2004 - 04 - 06 作者简介 : 龙太江 (1968 - ) ,男 ,湖南隆回人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法学博士 。
(03BZZ005)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西方政治文明中的政治妥协研究”

J OU RNAL O F L ITERA TU R E , H ISTOR Y AND P H ILOSO P H Y No1 2 ,2005 ( Serial No1 287)

。弥漫于英国历史中的妥协传统 ,在哲

156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家阿克顿勋爵这样来认识政治 “妥协是政治的灵魂 —— : — 如果说不是其全部的话 。[ 4 ] P181) ” 妥协在美国也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 。事实上 ,美国宪法本身就被认为是 “一捆妥协案” 。在制宪者 们看来 ,真正的共和政体不是要求和追求社会意见与意志的同一性 ,而是允许多种意见 、 意志和利益在
(

一种有秩序的体制下妥协共存 。权力高度分散且相互制衡的宪政设计也正体现了他们的这一思想 。这 一思想一直以来都是美国主流政治文化中的核心观念 。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影响下 ,无休止 的讨价还价 、 寻求妥协和折中的办法自然成为政治生活中的常态 ,而人们也对此习以为常 ,甚至认为理 应如此 。如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罗伯特 ? 达尔就曾介绍 “在美国政界和社会 , 人们普遍非常珍视妥 , [ 5 ] ( P76) 协” 。而本尼特则评述道 “自宪法制定中开始的妥协传统 ,流传至今已成为美国体制的一个优势 。 : 今天 ,许多美国人把妥协看成是政治文化中的一大美德并给予它一个价值性的名称 : 实用主义 ,意即当 原则不能起作用时牺牲一点原则以取得一些能产生实效的东西 。[ 6 ] P67) 事实上 ,实用主义就是从美国发 ” 源并扩展到世界其他地方的 ,实用主义在美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R ? 伯恩斯坦甚至说实用主义已经成为 [ 7 ] ( P324) ( 一种 “社会风气” 文化精神”et ho s) “ 、 。实用主义强调实践和行动 ,注重效用和实用 ,提倡奋斗和 进取 ,这种务实和实干精神在政治生活中有助于冲突各方冲破原则和意识形态的束缚 ,机动灵活地达成 妥协 ,缓解纷争 。这样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 R ?P ? 沃尔夫的以下评价 “美国政治的特征是它的那种即 :
( [8 使是原则问题也能当作利益冲突处理的能力” ] P21) , 有了这种能力 , 没有哪一种冲突不可以通过妥协 来解决了 ,而妥协也无论是作为政治现象还是作为政治精神都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同了 。 在西方政治学界 ,对妥协精神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已有许多论述与很高评价 。多比尔强调妥协居于 自由民主政治中的心脏地位[ 9 ] ( P67) ; 科恩认为没有妥协就没有民主 ,民主国家的公民必须乐于以妥协办 法解决他们的分歧 ,并认为这是民主的所有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条件 [ 10 ] ( P183) ; 雷蒙 ? 阿隆提出 ,民主政体 (

要维持仅有孟德斯鸠所说的 “法的精神” 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对妥协的尊重与认同[ 11 ] P45 - 46) ; 罗伯特 ? 达 [ 12 ] ( P1) 尔则直接概括道 : 民主依赖于妥协 ,这已成为人们公认的常识 。可以认为 ,对妥协与民主的密切关 系的认识已成为超越个人立场与学派门户的整个政治文化的一项基本内容 。 在实际政治过程中 ,西方民主也表现出了其重视妥协的文化特征 。美国学者 、 曾在肯尼迪总统任内 出任助理国务卿的 R ? 希尔斯曼指出 ,在西方政治中 ,政治就是 “矛盾和斗争 ,取得一致意见 ,讨价还价 ,
( [ 13 结盟 ,互相妥协” ] P40) 。他的 《美国是如何治理的》 一书 , 强调的中心思想就是 : 在美国 , 一切政策的制 定都是一个过程 ,是各种权力中心之间的一场斗争 , 也是相互妥协和让步的结果 。在西方 , 人们常说 : “政治是可能的艺术 。这一格言揭示的一个重要道理就是在既定条件下 ,政治的本质或任务就在于 ” “如 何” 解决问题 ,而不是抽象地奢谈 “应该” 怎样解决问题 。美国内战后重建时期的一位政治家 ( William Pit t Fessenden) 曾说过一句广为传诵的话 “我选区的选民派遣我到这里不是来谈论哲学的 。他们是派 : (

我来行动的 。[ 9 ] P7) 这句话推而广之 ,即是说 : 人们把政治家送上政治舞台 ,不是让他们作抽象原则的讲 ” 演 ,而是要他们表演怎样解决实际政治问题 。一个只知道顽固坚持所谓 “原则” 而拒绝一切妥协的政治 家被认为不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 ,而只是一位 “狂热分子” 。所以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谈到政治领袖的 成功之路时曾说 “赞扬 : ‘坚持原则’谴责妥协的博学之士 ,其实是在要求领袖自取灭亡” 、 “领袖不得不 , 经常妥协” “有建树的领袖必须懂得何时战斗 , 何时退却 , 何时严峻 , 何时妥协 , 何时讲话 , 何时沉 ,
( [ 14 默” ] P387) 。 那么 ,妥协为什么能在西方社会获得文化上的认同呢 ?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 、 难以给出简单答案的问 题 。本文只是想把它与西方社会两个核心的价值观念 —— — 自由 、 民主联系起来 。 (

二、 妥协 : 自由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从理想主义或道德主义的眼光看 ,妥协当然是不完美的 : 它并没有实现自己的全部主张 ,它向对手 ( 甚至 ) “敌人”做出了让步 。但在自由民主主义者看来 ,妥协尽管有其代价 ,这也不过 “是自由不得不付 [ 15 ] ( P146) 出的代价”是自由值得付出的代价 , 。之所以有这样一种理解 ,是基于对政治学中一个基本问题 即如何对待政治对手的分析 ,是以暴力为基础的强制 ,还是以谈判 、 磋商 、 说服 、 妥协为主要内容的非暴
157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力方式 ? 在他们看来 ,前一种选择是专制政治的特征 ,后一种选择是自由民主政治的价值取向 。 在自由民主主义者看来 ,民主社会里政治不是战争 。 “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一名 , 言在揭示政治因素对战争的影响等方面有独到的价值 。但如萨托利指出 ,把这句格言反过来 “政治是 , 以其他手段实行的战争” “战争式政治观”则只能带来 的 , “邻居就是敌人” 的普遍敌视[ 16 ] P46) ,这对社会 进步是非常有害的 。相反 ,和平式政治观所倡导的 “政治是在分化社会中无需过多暴力的一种统治方 法”相比之下 ,更有其不可忽视的认识与社会价值 。希尔斯曼指出 ,政治过程的基本作用是为非暴力的 , 社会 、 经济和政治改革充当助产婆 “凡是稳定的国家总是有大致令人满意的程序来完成价值观方面的 : 政治和社会变革 ,而不是通过有组织的暴力 。这些多少令人满意的进行变革的程序加在一起 ,就是我们 已经说过的政治制度 。政府或政治制度的主要作用之一可能就是 ‘保证国内安宁’ 。它之所以能起到这
(

样的作用并不是因为使用 ‘霍布斯铁拳’更多地是由于它提供了这样一种完成社会与政治变革的手段 , , 这种手段至少可使暴力减少到最低程度 ,如果行之有效的话 ,则可以避免任何战争或内战这类大规模 、 ( 有组织的暴力行为 。[ 13 ] P27) 人类政治是一种冲突政治 ,但解决冲突并非只能依靠暴力 , 相反 , 在西方主 ” 流政治文化看来 ,暴力是一种 “与穴居时代 ( 相比) 没有多大变化” 的冲突解决方式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 提高 ,用暴力解决冲突的频度与强度应该不断降低 “我们已经建立了政府 、 : 各种组织和法律系统 , 其目 的就是要消除用原始暴力来解决冲突的方法 ,而转向什么方法呢 ? …… 社会是依靠协商 、 贸易 、 妥协和 [ 17 ] ( P296) 和解来解决冲突 。 ” 随着宪政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法律取代暴力成为政治统治的基本原则 。萨托利指出 “这种宪政制 : 度主要包括把政治纳入法律程序 ,把残酷杀戮的原则变成 ‘法律原则’因此可以恰当地说它是一种法治 , 的政治观 ,它主张以合法性论成败的和平政治” “和平的政治方式决定了从政的风险不是太大 ,这就要 ,
[ 16 求以宪政的合法性来约束政治” ] P47) 。这样 ,在现代政治中 ,在常规情况下已一般不直接使用暴力 ,政 治统治主要通过法治这一机制来实现 。在法治背景下 ,如上述萨托利所言 ,合法性成为政治统治的核心 问题 。作为一种意识和心理内化的结果 ,合法性与以物质强制力为特征的暴力显然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 正如卢梭指出的 “向强力屈服 ,只是一种必要的行为 ,而不是一种意志的行为 ,它最多也不过是一种明 : 智的行为而已”它不可能使人们产生义务感 ,因为 , “强力并不构成权利 ,而人们只对合法的权力才有服 ( [ 18 从的义务” ] P13 - 14) 。基于这样的认识论 ,西方国家的当政者一般情况下会审慎地对待暴力 ,否则 ,它极 容易导致合法性的流失 ,从而对其政治统治带来危害 。 由于社会分化的多层次性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在民主社会里 ,某一领域内的对手很可能就是另一 领域的盟友 ,因此双方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也是维护其长远利益的需要 ,因为在某一问题上的毫不 退让或独断专行很可能刺激对方在其他问题上采用同样的对抗策略 ,而这种情形一旦扩展至整个社会 (

层面 ,势必危及社会的平稳运行 。因此 ,美国著名政治家卡尔霍恩强调民主国家的公民应该培养起 “协 [ 10 ] ( P187) 调的意向”在他看来 ,这种意向是一切立宪政府中心的 、 , 能起保存作用的原则 。如果没有这种意 向 ,不能取得自愿的协调 ,就只能通过暴力取得非自愿的协调 。但是 ,使用暴力或以暴力威胁同时也是 在 “鼓励” 反对自己的势力以暴力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而对对方使用暴力的担忧又促使己方预先武装起 来以对抗任何暴力抵抗 ,由此各方必然陷入 “暴力循环” “暴力陷阱” 或 而不能自拔 。既然妥协是暴力以 外唯一可供选择的办法 ,拒绝把妥协作为一种可以考虑的手段必然是暴力的前奏 。因此 ,政治妥协即使 有其代价 ,那也是 “自由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

三、 妥协精神 : 西方民主政治的精神条件
妥协之所以能在英美社会获得文化上的认同 ,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它与民主这一西方社会的核心 价值观念有着内在相容性 。就其实质而言 ,妥协意味着对冲突各方特别是少数一方权利的尊重 ,妥协的 达成也依赖于各方的积极参与 、 平等协商与同意 ,因此 ,就其实质价值来看 ,妥协是与人民的同意这一民 [ 19 ] ( P138) 主政治的核心理念相一致的 。对少数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是西方众多民主理论家和民主政体关注 的重要问题 ,是民主的必要条件 。正是在这一问题上 ,政治妥协显现出其独特价值 。以政治妥协来解决
158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政治争端 ,意味着多数一方并未凭借力量上的优势对少数简单地予以压制 、 强迫 ,而是由双方协商 、 谈判 解决分歧 ,在这一过程中 ,少数的权利相对而言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 政治妥协能够避免引发暴力循环的宿怨的积累 ,有助于增加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信任感 ,促进民主 的有序运行 。暴力相向往往只能引起另一方针锋相对的暴力 。在博弈论里 ,美国学者罗伯特 ? 艾克思 罗德已证明 “一报还一报” 是成功的策略 。这一程序的特点是在开始选择合作 ,然后其每一步的策略都 按对方上一步的选择去做 。艾克思罗德指出 “一报还一报” , 能够取得稳定成功的原因是它综合了善良 性、 报复性 、 宽容性和清晰性 : 它的善良性防止它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它的报复性使对方试着背叛一次后 就不敢再背 叛 , 它 的 宽 容 性 有 助 于 重 新 恢 复 合 作 , 它 的 清 晰 性 使 它 容 易 被 对 方 理 解 从 而 引 出 合 作 [ 20 ] ( P21 - 41) 。 “一报还一报” 的成功说明了在竞争的环境下 ,避免反射效应是很重要的 ,一旦一方的背叛 诱发一连串的报复和反报复 ,双方都会遭受重大损失 。在现实社会中 ,即使是存在强烈对抗的情况下 , “一报还一报” 也可能导致合作的产生 ,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西线战场战壕里直接对垒的英德士 ( 兵之间 ,竟然也生成了 “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的系统[ 20 ] P57 - 67) 。由此而言 , 政治妥协作为一种合作策略 , 是能够促进冲突双方的相互信任及进一步合作的 。政治妥协的达成 ,即使只是在次要的方面取得微小 的成就 ,也可能成为双方采取更为成功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 。相反 ,如果一方选择不合作或暴力 ,极 有可能引发不信任或报复的循环 ,这种循环的扩展 ,将给民主政治带来毁灭性破坏 。 民主意味着承认人民利益表达与利益追求的权利 ,而人们间具体利益的巨大差异性及社会所能提 供的资源的有限性又决定了个人 、 团体利益满足的相对性 ,这些都将强化民主社会冲突的普遍性 , 大量 的、 公开的 、 无时无处不在的冲突成为民主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对此 ,罗伯特 ? 达尔曾分析指 出 ,民主政体要比专制政体更容易有冲突 , 民主政体中必然存在着大量的 、 公开的政治冲突 ; 但另一方 面 ,虽然民主政体中冲突频繁 ,冲突的激烈程度却相对较低 [ 21 ] P110 - 112) 。之所以如此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 是在成熟的民主社会里 ,公民已培养起一种妥协精神 ,能够并希望在既有制度范围内通过协商 、 谈判与 互谅互让解决分歧 。否则 ,大量涌现的政治冲突与拒绝妥协的斗争精神足以摧毁任何民主政体 。从这 个意义上说 ,科恩所说的 “没有妥协就没有民主” 这一论断是客观的 、 准确的 。不仅如此 ,许多研究还证 实 ,妥协精神与民主政府的效率也有着正相关关系 。如在对意大利地区政府的长期跟踪研究中 ,美国学
(

者帕特南发现 ,尽管公民性程度较高的地区也同样存在大量的冲突和争端 ,但这些地区的政治家比公民 性程度较低的地区的领导人更愿意妥协 , 他们不否认利益冲突的现实 , 但他们不害怕达成创造性的妥 ( 协 。帕特南认为 ,这正是公民性程度较高的地区的政府更有效率的原因之一 [ 22 ] P121) 。 对于民主社会中的妥协精神 ,著名政治学家戴维 ? 伊斯顿在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 一书中曾把它 作为维持政治系统的典则规范之一的习俗加以分析 。习俗在政治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 ,它们虽不要求 具有约束力的品质或惩罚手段 ,但却是必需的 、 富有实效的操作规则 ,并在政治系统内已经稳固地确立 了自己的 “地盘”以致对它们的任何触犯都可能导致非正式的反作用性的惩罚 。在伊斯顿看来 ,民主社 , 会里争论中的节制和宽容与系统成员必须准备协商和退让的精神正是这样一种习俗 。这种习俗有如此 广泛的影响力 ,以至人们一般希望 : 失败者会颇有风度地按常规接受自己的失败这一事实 ,并以这样一 种方式行事 —— — 比如发表一个声明 ,公开承认自己的失败 ,鼓励人们对获胜的候选人予以支持 ,这样 ,系 统的统一得到维持 ,围绕着胜利者的系统成员的团结也得到了肯定和提倡 。若没有妥协的愿望与希望 , 政府将不得不面对非常可怕的威胁 。从性质上看 ,习俗虽不是法律条文 ,但它们构成了对民主系统来说 非常重要的规范性候补结构 。它们是如此重要 ,以致一旦崩溃之后 ,就很容易带来整个正式合法结构的 瓦解[ 23 ] ( P236 - 238) 。可见 ,作为习俗的妥协 , 对民主社会的健康运行有着特殊的价值 。而且 , 妥协成为习 俗 ,也说明了妥协精神在民主社会影响的普遍性 、 持久性 。 政治妥协的经常化 、 习俗化能够使不宽容的狂热信奉者转向对制度典则的忠诚 。这种转变的逻辑 罗尔斯在 《正义论》 中已经谈到 “给予不宽容者以自由可以说服他们信奉自由 ,这种说服是基于下述心 : 理原则而起作用的 : 如果其他情况相同的话 ,那么其自由受到一种正义宪法保护并且自己能从这种宪法 中获利的人 ,会在一段时间后变得忠诚于这种宪法 。[ 24 ] ( P209) 如果人们感到自己能够在所关心的问题上 ” 表明自己的看法并有参与问题解决的渠道 ,如果通过这种参与 、 协商能够实现他们的某些目标 ,那么 ,尽
159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管最终结果并非全如所愿 ,但他们也能感觉到他们已经获得了 “公平” 的对待 ,他们对这种处理问题的程 序、 方法也更有信心 。这些将强化他们对既有制度典则的信心并软化他们对曾有过的失败的痛苦记忆 , 由此又能引导他们付出加倍的努力在合法规则下竞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一过程能够把敌人变为对 手 ,把对手变为盟友 [ 9 ] P114) 。因此 ,政治妥协及其在长期实践中培养的妥协精神虽不能阻止政治冲突的 产生 ,但却为政治冲突的解决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和有效的解决机制 。 民主社会里 ,政治妥协的达成显现了冲突各方排除了以暴力为手段达到政治目的的政治观 ,同时也 昭示了冲突各方对程序正义 、 制度典则的尊重 。不仅如此 ,政治妥协还能以渐进的 、 稳健的方式推进着 政治系统制度化水平的提高 。因为达成妥协的过程是一个各方积极参与 、 平等竞争和协商的过程 ,客观
(

上要求遵循 、 创设一定的政治运作规则 ,否则 ,没有规则约束的竞争只能是一场混战 ; 同时 ,冲突的实际 解决 、 冲突各方利益要求的何种程度的满足也只能以一定的制度规范为基础 。这样 ,政治妥协必然巩固 和改善现有制度和规范 ,并在新的条件和环境下创设新的制度和规范 。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妥协过程中 , 政治系统的制度化水平在稳步提高 ,政治民主也由此而更具操作性 。 政治妥协不仅具有趋利避害 、 创造妥协盈余的工具性价值 ,而且也体现了相互尊重 、 以协商谈判解 决冲突的实质性价值 [ 25 ] 。政治妥协所具有的这种实质性价值对民主政治有着无可置疑的重要性 。它 鼓励和促进政治合作 ,也鼓励和促进对制度典则的尊重 。因为政治妥协为绝大多数人提供了一个影响 制度典则的机会 ,因为制度典则可以被协同努力所改变 ,这样 ,在人们心目中 ,制度典则就成了潜在的盟 友 ,而不是冷冰冰的手持戒律等待人们进入陷阱的敌人 。同时 ,政治妥协也是在鼓励 、 推动那些因各种 原因被疏远的 、 冷漠的甚至有敌意的公民进入政治程序 ,以参与 、 协商 、 谈判与互谅互让方式解决分歧 。 这样 ,政治妥协能把冷漠疏远变为努力商谈 ,并进而把商谈变为认同和成就 。对政治妥协的这种精神价 值 ,多比尔曾有评价 “这种商谈 、 、 : 承诺 认真考虑创造了一种文化精神 ,一套自由民主政治秩序下的公民 们的社会与政治的期望机制 。这种精神值得捍卫和发展 。它鼓励人们进入政治而不是生闷气 、 沉溺于 [ 9 ] ( P83) 冷漠或转向恐惧与革命 。 ” 可见 ,政治妥协不仅能使社会以非暴力方式有效解决政治冲突 , 它更能 促进人们对政治 、 对制度的认同 ,从而保证民主社会在承认 、 尊重个体自由的同时又能使它和谐 、 有序运 行。
参考文献 :
[ 1 ] [ 英 ] 伯特兰 ? 罗素 1 西方的智慧 : 下册 [ M ]1 北京 :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1 [ 2 ] [ 英 ] 埃德蒙 ? 柏克 1 自由与传统 [ M ]1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20011 [ 4 ] [ 英 ] 阿克顿 1 自由史论 [ M ]1 北京 : 译林出版社 ,20011 [ 10 ] [ 美 ] 科恩 1 论民主 [ M ]1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881 [ 12 ] [ 美 ] 达尔 1 民主理论的前言 [ M ]1 北京 : 三联书店 ,19991 [ 18 ] [ 法 ] 卢梭 1 社会契约论 [ M ]1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801 [ 16 ] [ 美 ] 乔 ? 萨托利 1 民主新论 [ M ]1 北京 : 东方出版社 ,19981 [ 3 ] 曹沛霖 ,徐宗士 1 比较政府体制 [ M ]1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1 [ 13 ] [ 美 ] 希尔斯曼 1 美国是如何治理的 [ M ]1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861 [ 14 ] [ 美 ] 理查德 ? 尼克松 1 领导者 [ M ]1 北京 :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31 [ 15 ]Bernard Crick : In Defence of Politics ,Penguin Boo ks Lt d ,19821 [ 5 ] [ 美 ] 罗伯特 ? 达尔 1 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 [ M ]1 北京 : 求实出版社 ,19891

[ 6 ] W1 Lance Bennett ,Inside The System : Cult ure , Instit utions ,and Power in American Politics ,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41 [ 7 ] Richard J1 Bernstein , The New Constellation : The Et hical - Political Horizons of Modernit y/ Po st modernit y , The MI T Press ,19911 [ 11 ] Raymond Aron :Democracy and Totalitarianism :A Theory of Political System , The Universit y of Michigan Press ,19901 [ 17 ] [ 美 ] 哈罗德 ? ? J 莱维特 1 管理心理学 [ M ]1 太原 : 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11 [ 20 ] [ 美 ] 罗伯特 ? 艾克思罗德 1 对策中的制胜之道 —— — 合作的进化 [ M ]1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1

[ 8 ] R1 P1 Wolff “Beyond Tolerance” In“A Critique of Pure Tolerance” , , ,edited by Robert Paul Wolff ,Barrington Moore ,J r1 ,and Herbert

[ 9 ]J1 Pat rick Dobel :Co mp ro mise and Political Action : Political Moralit y in Liberal and Democratic Life ,Savage ,MD : Ro man & Littlefield ,

[ 19 ] 龙太江 1 理解妥协 —— — 对一种政治现象与政治精神的学理分析 [ A ] . 陈明明 1 革命后社会的政治与现代化 [ C ]1 上海 : 上海辞书出

160

19901

Marcuse ,Bo ston :Beacon Press ,19651

版社 ,20021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is t he basic tendency of liberal democratic politics ,so co mp ro mise is t he p rice t hat has to be paid for liberty1 As for democ2 racy ,comp romise is co nsistent wit h t he key ideas of democratic politics such as people’ consent and p rotecting minority , s t hat co mp ro mise is t he impo rtant spirit ual condition of democracy1 so t he spirit of comp romise has some important significances in ensuring t he healt hy operation of democracy ,so it ’ said s Key words :Western democratic politics ; Spirit of co mp ro mise ; Liberty

comp romise is considered to be clo sely related wit h liberty and democracy which is t he two key ideas of western socie2 ty1 As fo r liberty ,comp ro mise is t he o nly way to settle conflict except violence ,and to settle conflict in a co mp ro mise way

经过历时 6 个月的初选和复评 《文史哲》 , 2003 年度 “名篇奖” 揭晓 。张志忠先生的 《青春 、 历史与诗 意的追寻和质询 % %评王蒙与米兰 ? 昆德拉比较研究》陶飞亚先生的 “文化侵略” 、 《 源流考》郁建兴先 、 生的 《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当代可能性》 三篇佳作 ,入选该年度 “名篇奖” 。 张志忠先生 《青春 、 历史与诗意的追寻和质询 % %评王蒙与米兰 ? 昆德拉比较研究》 一文 ,以比较文 学中的平行研究方法 ,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认同性危机理论 ,对中国作家王蒙和捷克作家米兰 ? 昆德拉进行了比较研究 。有评委认为 ,作者 “将二人创作的原点追溯到青春时代的认同危机 ,由此顺 流而下 ,获得了对两位 ‘力量型’ 作家独特的审美高度” 。而且 “这种比较始终紧扣作品 ,不离艺术和审 , 美的考量 ,所以非常有说服力” 。 “文化侵略” 是中外学术界特别是我国学术界人云亦云 、 似是而非因而亟待进行学术史清理的学术 话题 。陶飞亚先生的 “文化侵略” 《 源流考》 一文 “从学术史与思想史的角度对此作系统的清理 ,不仅可 , 以弥补近代思想史研究中对此问题长期忽略的缺憾 ,而且可望回应西方学者关于中国革命话语的诠释 或挑战” 。评委认为 ,作者关于 “文化侵略” 这个概念不单单是一个学术分析的工具 ,它更是历史研究的 对象的观点 ,可以让人们 “更准确地从学术史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而且可以更深刻地从现实出发来 思考这个问题” 。 郁建兴先生 《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当代可能性》 一文 ,充分吸收了已有的研究成果 ,但却超越了国家 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抽象对立 ,立足现实 , 提出了市民社会与国家在社会主义取向上的良性互动的新见 解 。评委认为 “该文提供了研究社会变迁的一种解释框架 。文章强调把市场经济看作市民社会的主要 , 成分 ,探求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结合的可能性 ,有助于增强市民社会概念在当代中国的解释意义” 。
161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21 ] [ 美 ] R ? 达尔 1 现代政治分析 [ M ]1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1

[ 22 ] [ 美 ] 罗伯特 ? ? D 帕特南 1 使民主运转起来 [ M ]1 南昌 :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1 [ 23 ] [ 美 ] 戴维 ? 伊斯顿 1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 [ M ]1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19991 [ 24 ] [ 美 ] 约翰 ? 罗尔斯 1 正义论 [ M ]1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1 [ 25 ] 龙太江 1 政治妥协的根源 、 价值与类型 [J ]1 探索与争鸣 ,2002 , (5) :45 - 471

The Spirit of Compromise in the Western Democratic Politics LON G Tai2jiang

( S chool of Public A d mi nist ration , H uaz hon g U ni versit y of S cience & Technolog y , W uhan 430074 , Chi na)

many count ries ,comp romise becomes t he value and t radition cherished by t he p ublic and society1 The cause of t his is t hat

Abstract :In the West ,comp romise is not o nly a commo n p heno meno n ,but also has been accepted by western cult ure1 In

《文史哲》 2003 年度 “名篇奖” 揭晓



  本文关键词: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妥协精神,,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5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55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4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