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在个人与国家之间——威廉·冯·洪堡政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10 22:37
  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东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经久不衰的关键议题,诸多思想家对此有过经典论述。威廉·冯·洪堡是德国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极负盛名的思想家,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论述极具洞察力。本文以洪堡政治思想中的“个人与国家关系”为切入点,以《论国家的作用》为核心分析文本,深入全面地剖析洪堡独具特色的政治思想。“启蒙运动与欧洲现代转型”与“‘开明君主专制’下的普鲁士”是洪堡政治思想研究的国内外背景,古希腊文明、启蒙运动下德国思想家的国家观以及德国浪漫主义是洪堡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以此为基点,本文将“个人观”与“国家观”作为洪堡政治思想的“一体两面”:在个人观上,洪堡以“性善论”为伦理基础,通过对德国哲学中的传统概念“Bildung”的阐述,确定了个人角色群体意义与个体意义的二元耦合;在国家观上,洪堡坚持“国家手段论”,国家只是维护个人利益和目的的手段,其目的在于“促进幸福、防止弊端”,以此他阐述了国家职能的“正面福利”与“负面福利”,为国家职能的履行划定了范围。基于“个人观”和“国家观”,洪堡政治思想以“自由人的共同体”为理论旨趣:一方面,“自由”是其“自...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一) 对洪堡政治思想的整体性解读
            (二) 对洪堡思想内容的具体研究
                1. 洪堡国家建构理论的研究
                2. 洪堡教育理论蕴含的政治观点的研究
        二、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洪堡政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洪堡政治思想的时代背景
        一、 国外:启蒙运动与欧洲现代转型
            (一) 启蒙运动
            (二) 欧洲现代转型
                1. 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声”
                2. 法国:“大革命的前奏”
        二、 国内:“开明君主专制”下的普鲁士
    第二节 洪堡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 历史借鉴:对古希腊文明的赞美与推崇
        二、 理论渊源:启蒙运动下德国思想家的国家观
        三、 理念根源:德国浪漫主义
第三章 个人观与国家观:洪堡政治思想的一体两面
    第一节 个人观:洪堡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
        一、 个人观的伦理基础:性善论
        二、 个人观的核心概念:“Bildung”(塑造&成长)
        三、 个人观的角色定位:群体意义还是个体意义
    第二节 国家观:洪堡政治思想的核心要素
        一、 国家性质:目的还是手段
        二、 国家职能:正面福利与负面福利
第四章 自由人的共同体:洪堡政治思想的理论旨趣
    第一节 个人与国家:历史的多维度考察与洪堡的定位
        一、 个人与国家:历史的多维度考察
            (一) “目的论”与“手段论”: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根本
            (二) “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核心
            (三) 分权与制衡: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制度实践
        二、 洪堡对“个人与国家”的定位
    第二节 自由人的共同体:洪堡“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模式创设
        一、 自由:“自由人的共同体”的价值诉求
        二、 个人内在发展:“自由人的共同体”的内部条件
        三、 国家有限权力:“自由人的共同体”的外部条件
    第三节 “自由人的共同体”的目的与实质
        一、 自由人的塑造:“自由人的共同体”的目的
        二、 市民社会:“自由人的共同体”的实质
第五章 洪堡政治思想的理论贡献与局限性
    第一节 洪堡政治思想的理论贡献
        一、 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全新阐释
        二、 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推动与发展
    第二节 洪堡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局限性
        一、 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与反理性主义
        二、 对国家作用的过度贬低与放任主义
        三、 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内在张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950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950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7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