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晋侯墓地出土乐器的音乐考古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13:17
   晋侯墓地出土的大量乐器,是目前所见出土数量较多、地域范围和时期范围相对集中的西周时期晋国的音乐器物,为研究西周时期晋国的音乐发展填补了资料上的空白,也成为西周时期音乐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钟磬乐器,历来是宫廷的祭祀重器,墓地出土的大量钟磬乐器是晋国音乐形成、发展的历史记载,本文从钟磬乐器外形演变、纹饰铸刻、内腔构造以及测音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初步梳理了西周时期晋国乐器的发展脉络。 乐悬制度是周朝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这些乐器的配置规格、摆列制度等角度来分析西周时期晋国的乐悬情况,以考古实物来验证文献记载的准确性。 乐器是音乐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本文通过挖掘这些钟磬乐器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力图分析晋国的音乐文化特征,探讨音乐文化的属性。
【学位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K875.5
【部分图文】:

李纯一,出版社,陈梦家,出土乐器


差异:I式钟有旋无斡,n、m式钟则斡旋俱备;I、n式钟除雨部设置有别外,形制几乎相同,m式钟与前两式钟的不同在于雨部锥度较大、甫内留有泥芯等。(见图1、2、3)图1晋侯MSI式钟之一图2晋侯 MS11式钟之一图3晋侯MSlll式钟之一1.式钟与n、Ifl式钟的首要区别在于雨柄上是否有斡。斡,古称之为旋虫,是雨钟的悬钮,它的出现意味着演奏方式的转变,成为雨钟成形的标志。H、111式钟的雨部有斡,可采用悬挂击奏的演奏方式,已成为真正意义的雨钟。I式钟只有旋,没有斡,更没有其他可供悬挂的设置,推测多采用套植仰击的演奏方式,中国音乐考古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五)〔J〕.考古学报,l956(3).李纯一中国上古出土乐器综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

李纯一,出版社,陈梦家,出土乐器


图1晋侯MSI式钟之一图2晋侯 MS11式钟之一图3晋侯MSlll式钟之一1.式钟与n、Ifl式钟的首要区别在于雨柄上是否有斡。斡,古称之为旋虫,是雨钟的悬钮,它的出现意味着演奏方式的转变,成为雨钟成形的标志。H、111式钟的雨部有斡,可采用悬挂击奏的演奏方式,已成为真正意义的雨钟。I式钟只有旋,没有斡,更没有其他可供悬挂的设置,推测多采用套植仰击的演奏方式,中国音乐考古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五)〔J〕.考古学报,l956(3).李纯一中国上古出土乐器综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

腔体,奏法,起源说,共鸣腔


墉(大饶—笔者注)的长处,一方面扩大共鸣腔,以增加音量;另一方面状短枚改进为二叠圆台状长枚,再辅以钮篆边框上的小乳钉,以增强其负载,从而使性能得到提高。”2陈荃有先生与李先生的观点一致,认为西周甫钟式是继承编饶成编的传统和柄上有挂环可悬鸣的奏法,同时吸收南方大饶的、纹饰,并扩大钟体而形成。这些观点都是建立在对大量商饶、雨钟实物的和外形特征的提炼,有着一定的说服力。晋侯墓地晋侯苏钟的出土,以实物再现了甫钟成形的过程,成为甫钟南北起源说的有力佐证。晋侯墓地MS(晋献侯墓)中出土了16件编钟,根据器主将其命名为晋侯钟。有学者经过研究将这套编钟分为三式3,其外部形制大致相同:均为合腔体,弧曲形于口,36个钟枚,雨端不封衡,中空与腔体相通。细节处略异:I式钟有旋无斡,n、m式钟则斡旋俱备;I、n式钟除雨部设置有别制几乎相同,m式钟与前两式钟的不同在于雨部锥度较大、甫内留有泥芯见图1、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佘红英;;“金奏”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6期

2 刘爱春;;南越王墓编乐句鑃摭遗[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泽文;春秋时期的纪年铜器铭文与《左传》的对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黄亚琪;左江蹲踞式人形岩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宏;晋侯墓地出土乐器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2 程睿;遗址保护中的建筑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3 郝丽君;天马—曲村遗址西周墓葬陶器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程晓丹;虢国墓地丧葬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侯川;山东出土东周诸侯国乐器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6 谢艺;从晋南地区出土的先秦乐器看晋音乐文化之特征[D];山西大学;2010年

7 张丽;晋国青铜器鸟类形象的艺术特征[D];山西大学;2010年

8 王潇慧;古代人形玉器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9 张韦玮;从秦汉出土资料看死后的所谓地下世界[D];复旦大学;2010年

10 陈志明;山西地区出土晋系青铜器纹饰类型与文化因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91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891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a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