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安徽省蚌埠双墩遗址2014年~2015年度发掘出土猪骨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23 18:51
  本文围绕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双墩遗址2014年~2015年度出土的猪骨遗存,从骨骼部位发现率、牙齿尺寸、死亡年龄结构、死亡季节、性别比例等方面开展研究,结果显示:双墩遗址的猪群组成较为复杂,存在家猪和野猪以外的群体,如两者之间的杂交个体等;与含肉量高的肩带骨、腰带骨的发现率较高不同,下颌骨在遗址中的高发现率可能与仪式性活动等非食用目的有关;无论是饲养的家猪还是捕获的野猪,多集中于冬季进行宰杀,应与冬季食物资源匮乏有关;双墩遗址数量众多的猪骨遗存,并非来源于大规模的集中性饲养,而是小规模的家庭化饲养。双墩遗址猪骨的分析不仅为了解猪在该遗址居民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材料,还对探讨该遗址出土的猪形象刻画符号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一双墩遗址猪各部位骨骼的发现率

图一双墩遗址猪各部位骨骼的发现率

虽然本研究中的猪骨均由手工采集所得,但经过筛选的动物遗存中也很少发现包括指/趾骨在内的蹄骨,说明这些部位的低发现率并非由收集方法所致。从猪各部位骨骼的发现率来看,除下颌外,发现率高的部位(主要是前、后肢),其含肉量均较高,含肉量少的蹄骨的发现率则较低。这很可能说明,双墩遗址中的大....


图二双墩遗址猪下颌M1、M2、M3的尺寸分布(尺寸:毫米)

图二双墩遗址猪下颌M1、M2、M3的尺寸分布(尺寸:毫米)

整体上,M1前宽和后宽的数据分布相对集中,M1长度分布范围较大。其中,2个个体的M1长和宽均大于其他个体,明显偏离整个猪群的数据分布范围。排除两个特殊个体外,M1长度范围为14.25~20.68毫米,前宽的范围为8.95~14.43毫米,后宽的范围为10.46~13.69毫米。与....


图三双墩遗址猪形象刻画符号(左:91T0719⒂:34;中:86T0720(3):10;右:91T0620⒀:15)

图三双墩遗址猪形象刻画符号(左:91T0719⒂:34;中:86T0720(3):10;右:91T0620⒀:15)

双墩遗址的刻画符号中对猪的描绘非常细致,从刻画符号中可以清楚地辨识家猪(例如91T0719⒂34。头占比小,身体浑圆,图三左)和野猪(例如:86T0720(3):10,吻部凸出,獠牙发育,图三中),但也有一些个体,难以判定其属性,例如标本91T0620⒀:15(图三右),体态浑圆....


图四双墩遗址猪下颌牙齿萌出及磨耗所得死亡年龄分布

图四双墩遗址猪下颌牙齿萌出及磨耗所得死亡年龄分布

图四的数据显示:双墩遗址中,猪在各个年龄阶段均有不同数量分布,但0.5岁以下(阶段Ⅰ)和2岁以上(阶段Ⅵ和Ⅶ)的个体所占比例非常低(<5%),绝大部分个体的死亡时间集中在0.5至2岁之间。其中,1.5至2岁(Ⅴ)死亡的个体所占比例最高(约38%)。与肢骨的骨骺愈合情况所得年龄结构....



本文编号:3936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936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f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