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产品语义学案例_《河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24 09:25

  本文关键词:模态情境语义学试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南大学》 2006年

模态情境语义学试论

崔晓红  

【摘要】: 情境语义学是欧美20世纪80年代初诞生的一种新的逻辑语法理论。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的逻辑学家J.Barwise和J.Perry,代表作是1983年出版的Situation and Attitudes一书。情境语义学的中心课题是对意义问题的研究,由于引入了“情境”的概念,从自然语言处理信息的角度来探讨意义问题这一方法在学术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模态情境语义学是逻辑学家依据情境技术的理论,希望为情境语义学提供的一个统一的数学框架。 情境语义学内容丰富,国内许多学者在引进介绍这一语义学的同时对其也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对模态情境语义学的研究上,尽管国外在上一世纪已做出了系统的研究,但国内的介绍研究工作还没有展开。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给出了情境语义学产生的大致过程,以及对模态情境语义学的作一个简单介绍。 第二部分是模态情境语义学的理论基础——情境语义学的介绍,其中包括情境语义学产生的原因,情境语义学的特性的探讨。而在情境语义学的基本思想中,情境与信息条目之间的关系——支持以及情境的性质(一致性和实际性)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下一章的基础。对于情境理论所说的“意义”——制约关联是通过不同的情境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的。除此之外,在情境语义学这节中,我对情境的类型作了进一步的简单介绍。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对模态情境语义学进行的尝试性探讨。首先讨论了模态情境语义学的基本概念“模态”和“力迫”的定义;给出了基本关系“支持”的形式结构后又解决了什么信息条目是一致的以及根据制约关联来分析一致性;具有序关系?的信息条目格是通过一致的基本信息的合取建立起来的,后者与制约关联集相关;接着定义了信息条目上的力迫关系以及世界理想上的力迫关系;最后说明了绝对联结和语境相关联结及其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1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1 模态情境语义学的理论基础——情境语义学产生8-18
  • 1.1 情境语义学产生的原因8-10
  • 1.1.1 真值条件语义学8-9
  • 1.1.2 可能世界语义9-10
  • 1.2 情境语义学特性10-11
  • 1.2.1 部分性(Partiality)10
  • 1.2.2 指示性(Indexicality)10-11
  • 1.2.3 语义无辜(Semantic innocence)11
  • 1.3 情境语义学的基本思想11-18
  • 1.3.1 情境和信息12-14
  • 1.3.2 制约关联14-16
  • 1.3.3 情境语义学简述16-18
  • 2 模态情境语义学理论体系18-34
  • 2.1 模态情境语义学的基本概念18-22
  • 2.2.1 模态18-20
  • 2.1.2 力迫关系20-22
  • 2.2 模态情境语义学的基本体系22-34
  • 2.2.1 形式结构22-25
  • 2.2.2 一致、相容和制约关联25-28
  • 2.2.3 伪情境28-29
  • 2.2.4 信息条目上的力迫29-31
  • 2.2.5 世界理想中的力迫31-32
  • 2.2.6 绝对联结和语境相关联结32-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洪伟;张宜;;新世纪现代语义学发展的问题与展望[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春波,张家龙;中国哲学中的逻辑和语言[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03期

    2 王建芳;情境语义学对外延模型论和可能世界语义学的批判[J];晋阳学刊;2005年01期

    3 邹崇理;情境语义学[J];哲学研究;1996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明明;;推类逻辑:中国古代逻辑的原型(上)[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2 刘明明;;推类逻辑:中国古代逻辑的原型(下)[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5期

    3 刘明明;;从中国古代“类”的观念解读“推类”[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娄永强;;论情境语义学的语用视角[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5 耿志红;;基于情境语义学的自然语言“初等问句”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6 汪希;;“是而然”与“是而不然”:形式、有效性及抵牾[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张世萍;关系矩阵——一种对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的新阐释[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吴新民;;语言逻辑“话语研究”的学术范式意义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明明;;推类的逻辑性质——基于“类同理同”观念的分析[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邹明灼;归纳在知识建构中的认知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殷杰;哲学对话的新平台[D];山西大学;2002年

    4 娄永强;信息流理论的逻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贾改琴;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形式语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萍;语言逻辑视域下的语义悖论消解[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世宁;从蒙太格语法看开来——自然语言逻辑初探[D];河南大学;2004年

    3 张文琴;克里普克解悖方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莉;情境语义学探析[D];西南大学;2008年

    5 史经霞;动态语境下的确证悖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代利;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探析[D];河南大学;2009年

    7 饶萍;情境语义学的逻辑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田飞;基于影像介质的设计情境模型构建方法及应用[D];湖南大学;2009年

    9 冯立荣;可能世界的基本问题[D];燕山大学;2009年

    10 孙町;经典语义悖论及其消解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震;英美语义学研究的新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2 陈静茹,李全福;语用学与语义学之再观[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Ю.Д. Апресян;杜桂枝;;莫斯科语义学派[J];中国俄语教学;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代利;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探析[D];河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志毅,姚天顺;一种文本理解的知识表示方法[J];中文信息学报;1997年03期

    2 倪荫林;;区分“当且仅当”与“逻辑等值”——消除概念混淆和因果混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李良嘉;;情境理论和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J];成功(教育);2007年05期

    4 ;读编对对碰[J];电脑爱好者;2010年24期

    5 杨云峰;;戏剧情境解说[J];戏剧之家;2002年01期

    6 朱殿芬;;求多元函数最值的初等方法[J];中学数学月刊;2011年03期

    7 凌春芳;;一道典型不等式证明题的解法[J];青苹果;2005年Z1期

    8 李建华;两个语义悖论研究[J];求索;1997年04期

    9 杨云峰;;谭霈生“戏剧情境”浅说[J];戏剧之家;2002年02期

    10 张家龙;谓词逻辑中的关系推理[J];思维与智慧;198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实儿;;基于开放世界假设的三值逻辑的语义推理系统[A];开放类逻辑论文集[C];2004年

    2 汤建钢;;L—fuzzy群与范畴[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3 洪平洲;;L-Fuzzy环上的L-Fuzzy模[A];模糊集理论与应用——98年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8年

    4 刘壮虎;;自指性命题的逻辑构造[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5 火博丰;;关于D_n补图的色惟一性[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张圣贵;;分次Morita对偶研究概况[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7 王戈平;;诱导LF拓扑空间中网的收敛性[A];模糊集理论与模糊应用专辑——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选集[C];2000年

    8 高印芝;黄冬梅;;关于Fuzzy逻辑函数的性质的进一步讨论[A];模糊集理论与应用——98年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8年

    9 刘壮虎;;相干逻辑的邻域语义学[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10 刘壮虎;;集体认定的逻辑[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腾;[N];中国证券报;2006年

    2 陈波;[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贾春华 王永炎 黄启福 鲁兆麟 王庆国;[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唐福勇;[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5 ;[N];中国证券报;2006年

    6 刘忠厚;[N];计算机世界;2006年

    7 PALADIN;[N];电脑报;2003年

    8 张乐;[N];湖北日报;2004年

    9 邱仁宗;[N];健康报;2002年

    10 付平;[N];金融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仁育;广义幂级数环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汪国军;Koszul对象和弱正则环的相关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刘公祥;有限维基本Hopf代数的分类及相关主题[D];浙江大学;2005年

    4 窦斗;动力系统熵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匡锐;遍历理论与Furstenberg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李颂孝;全纯函数空间刻画及相关算子理论[D];汕头大学;2008年

    7 韩诚;R_0代数及Vague集的相似度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庆怡;扩展模(环)的一些推广[D];浙江大学;2005年

    9 王顺钦;Quantic格与Quantale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吕进;基于时间和行动规划的知识—意图逻辑[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晓红;模态情境语义学试论[D];河南大学;2006年

    2 曹靖;情境语义学及其若干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3 袁秀华;边面列染色和群染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梁力;广义Armendariz环[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晓菡;以体验为导向的情境作文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君瑜;斜诣零Armendariz环和拟—弱Armendariz环[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占平;ZI_n环和ZC_n环[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苏;拟Clean环与强拟Armendariz环[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建伟;Armendariz环[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蒋良山;情境教育理论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模态情境语义学试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1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51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6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