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逻辑与哲学视野中的克里普克可能世界理论

发布时间:2016-11-26 10:22

  本文关键词:逻辑与哲学视野中的克里普克可能世界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逻辑与哲学视野中的克里普克可能世界理论

【摘要】:“可能世界”概念自莱布尼茨提出以来,诸多学者对其展开分析和论证,其中以克里普克为代表的现代逻辑学者深入分析了可能世界理论的诸多因素,创建了可能世界语义学,发展了现代逻辑的经典语义学理论。克里普克继承和发展了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观,从多层次、多角度考虑其合理性及存在的不足,站在语义学的角度展开了自己对可能世界做出的阐释,既将现代逻辑学从标准的现代逻辑引向了非标准的现代逻辑,同时又使得逻辑学和自然语言的研究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克里普克的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为逻辑学、哲学以及自然语言的研究从新的角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方向,为自然语言逻辑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逻辑与哲学视野分析克里普克的可能世界理论,是从一种新的视角分析它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其中的缺陷,从真与可能世界双重维度对之进行研究探讨具有开创性,为人们研究逻辑与哲学领域内的相关问题提供新方法、新手段。本文从分析可能世界与真之定义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克里普克的可能世界理论,探讨了逻辑和哲学视域内真与可能世界的相互关联.文章第一部分概述了可能世界与真之定义的概念由来及发展,从不同角度对二者的内容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其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为文章的整体性奠定了科学的基础。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克里普克可能世界理论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克里普克对可能世界概念的理解。第三部分阐述了逻辑视域中的真与克里普克可能世界的关系以及克里普克可能世界理论对逻辑学、语义

学的影响。文章最后从哲学的角度讲述哲学视域中的真与克里普克可能世界的关系以及克里普克可能世界理论对哲学的影响。。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克里普克可能世界理论,解释清楚真与可能世界之间的关联,从逻辑和哲学的双重维度对之进行探讨。本文主要采用逻辑分析、举例比较、理论论述等方法进行写作,最终能够为真与可能世界关系的探讨寻求一条新的道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篇将近三万字的论文。【关键词】:克里普克可能世界真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1-095;H0

??【目录】:中文摘要8-9Abstract9-11引言11-12第一章逻辑与哲学视域中的真之理论12-181.1真之定义12-141.1.1塔尔斯基真之定义12-131.1.2真之意义13-141.2逻辑与哲学视域内的真14-181.2.1逻辑视域中的真14-161.2.2哲学视域中的真16-18第二章“可能世界”概念的由来18-242.1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概念概论18-192.2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19-202.3可能与必然202.4克里普克对可能世界的理解20-242.4.1克里普克的“可能世界”概念20-222.4.2克里普克可能世界概念的特征22-24第三章逻辑视域中的真与克里普克可能世界24-353.1作为一种模态逻辑语义学模型的克里普克可能世界语义学24-283.1.1克里普克可能世界语义学模型24-263.1.2可能世界语义学对现代模态逻辑的发展26-283.2真与可能世界28-313.2.1二者互为条

件28-293.2.2真对可能世界的理解293.2.3可能世界对真的界定29-303.2.4二者的区别30-313.3可能世界理论对逻辑学的影响31-323.4可能世界理论对语义学的影响32-35第四章哲学视域中的真与克里普克可能世界35-404.1哲学视域内的可能世界35-374.1.1可能世界与自然语言35-364.1.2可能世界本体地位的确立364.1.3本质主义与可能世界理论36-374.2可能世界理论对哲学的影响37-40结语40-41参考文献41-44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4-45致谢45-46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6-48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表格模板、行业论文、初中教育、出国留学、外语学习、旅游景点、自然科学、高中教育、农林牧渔、经管营销以及逻辑与哲学视野中的克里普克可能世界理论等内容。


  本文关键词:逻辑与哲学视野中的克里普克可能世界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4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94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f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