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从逻辑视域看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

发布时间:2021-04-17 01:42
  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是中国逻辑史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言”与“意”亦是中国逻辑史中的一对比较重要的范畴。简单说来,“言”“意”关系主要探讨的是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对“言”、“意”问题的讨论总是吸引着众多学者,使得他们纷纷著书立说以表明自己独特的立场。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精深微妙,其不仅涉及到了哲学视角中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上的问题,又对文学、美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因此学者们从不同维度上的全方位解读使得这一问题不断的迸发出新的活力。本文试图从逻辑的视角重新看待这一古老却又充满生机的议题。由于魏晋玄学中“言”“意”问题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其在不同的逻辑语境下亦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本文选取了荀粲、王弼与欧阳建这三位观点较为集中的代表性人物,还原当时的逻辑语境,尝试对“言”“意”概念在不同思想脉络中涵义进行全新梳理;同时分别从逻辑上对以往学者们就这一议题中似乎约定俗成的“言尽意”论与“言不尽意”论进行了分析,“言尽意”与“言不尽意”并不能简单地以“言完全能尽意”和“言完全不能尽意”这两大阵营来加以概括,因此站在新的时代下对魏晋玄学“言意之辩”这一问题的深...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学术界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第一章 “言意之辩”的理论缘起
    第一节 “言”、“意”的词源
        一、何为“言”“意”
        二、“言意之辩”的问题论域
    第二节 “言意之辩”的理论背景
        一、先秦时期的理论研究
        二、两汉时期的理论准备
第二章 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
    第一节 “言意之辩”的概念解读
        一、“言不尽意”论
        二、“言尽意”论
    第二节 “言意之辩”的命题分析
        一、形而上本体意义上的“言不尽意”
        二、形而下实践意义上的“言尽意”
    第三节 “言意之辩”的达成途径
        一、王弼“得意忘言”的直觉、体悟方法
        二、欧阳建逻辑论证的理性方法
第三章 对魏晋“言意之辩”的反思
    第一节 对魏晋玄学“言不尽意”的反思
        一、语言“不足以”尽意
        二、语言“不能够”尽意
    第二节 对魏晋玄学“言尽意”的反思
        一、语言能否在经验的意义上完全地传达“意”
        二、语言能否在一般的表意功能意义上传达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认知科学视角下的魏晋知科学视角下的魏晋“言意之辩”[J]. 沈琴.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7(06)
[2]扬雄言意关系浅论[J]. 王亚军.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1)
[3]道、理、器的形上形下之辨——谈程颢哲学[J]. 步蓬勃,枫叶.  河南社会科学. 2012(12)
[4]从“赋体话语”窥“言意关系”——浅析宇文所安对《文赋》的赋体话语结构形式解读[J]. 安宁.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1(02)
[5]荀粲论微言尽意[J]. 才清华.  社会科学. 2011(01)
[6]魏晋言意观的层次辨析[J]. 马恺征.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10(04)
[7]论言意之辩的核心问题的体认和教育问题的对应性[J]. 韩樾夏.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8]中西言意关系的比较研究[J]. 李艳.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9]言意之辩的逻辑生成与“辩难”审视[J]. 罗祖文.  文学教育(下). 2008(12)
[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哲学思想[J]. 孙邦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6)

博士论文
[1]先秦言意观的发展及其对唐前文学的影响[D]. 王薇.东北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研究[D]. 姚瑶.吉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42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142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e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