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集体行动的逻辑 ——某群体性事件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6 00:30
  作为“社会秩序问题”的、自发的、没有人号召或组织、但却有众多人参与的、大众抗议性质的集体行动只有在国家——社会关系的框架内才能获得理解。本研究是在国家——社会关系的框架内,从社会行动的角度,对发生在G地的群体性事件进行的个案研究。研究发现以强凌弱现象和权钱交易现象在民众中引起反响的可能性较大,具有较强的动员潜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低点。集体行动者在制度规范及其形塑的资源框架下,进行成本与收益权衡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共同的集体命运感使得集体逻辑在社会关系的背景中取代个体逻辑。行动者之所以行动,除了有价值理性的因素,还有工具理性的因素。在特定的情境下,行动者有可能会出现情绪化行为。在抵制型行动和破坏型行动这两类行动方式中,集体行动者大多采用的是抵制型行动,但他们普遍认为破坏型行动效用最高。本研究认为政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理当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要将促进社会公平作为政府的一种基本职能。只有真正尊重和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分析框架
第三章 经验材料
    第一节 资料获取情况说明
    第二节 调查地概况
    第三节 某群体性事件基本情况
第四章 集体行动的逻辑
    第一节 怨恨与集体认同感
    第二节 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第三节 集体行动的逻辑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第一节 理性看待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性事件
    第二节 研究结论与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集体行动、搭便车理论与形式社会学方法[J]. 赵鼎新.  社会学研究. 2006(01)
[2]收入差距、和谐社会与民主政治建设[J]. 王宗礼.  甘肃社会科学. 2005(06)
[3]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发展之述评——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J]. 赵鼎新.  社会学研究. 2005(01)
[4]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J]. 刘能.  开放时代. 2004(04)
[5]市场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研究述评[J]. 丘海雄,徐建牛.  社会学研究. 2004(04)
[6]贫困群体利益表达渠道调查[J]. 陈映芳.  战略与管理. 2003(06)
[7]国有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工人的行动选择——一项关于无集体行动的经验研究[J]. 刘爱玉.  社会学研究. 2003(06)
[8]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现状与范式[J]. 冯仕政.  国外社会科学. 2003(05)
[9]中外“群体性事件”问题比较研究[J]. 范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3(01)
[10]从“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到“谋利型政权经营者”——向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乡镇政权[J]. 杨善华,苏红.  社会学研究. 2002(01)



本文编号:3170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170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c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