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市场与行政双重逻辑下的区域合作制度变迁 ——以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02 20:02
  区域合作的经济发展方式在统一市场、平衡生产力布局、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我国的区域发展方式将成为培育新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措施。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具有重要的地位,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具有典型代表性。本文即是对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发展过程的考察。建国后我国对于区域合作的发展方式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历经大区体制、经济协作区、中央局各种方式,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区域合作发展的方式都是以中央政府为主导,即通过中央政府以单一的行政手段推进区域合作,这种方式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通过单一行政手段推进区域合作逐渐步入困境,尤其中央的分权改革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代表的地方利益的强化更加剧了这一趋势,对于区域合作需要有新的力量参与才能促使整合的实现。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的基础地位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地方政府实现地方利益的方式逐渐发生改变,地方政府逐步摆脱了直接参与经济运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形成地区本位的困境。打破地区界限进行区域合作的要求逐渐显露,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文献回顾
    三、本文相关概念
    四、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
    五、本文的结构
第一章 建国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背景回顾
    第一节 大区体制:建国初期我国区域发展的探索
    第二节 中央规划:改革前计划经济下的区域发展模式
    第三节 市场机制: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重构
第二章 政府的力量:行政逻辑下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行政逻辑的展现:上海经济区
    第二节 动力的缺失:单一行政逻辑的困境
    第三节 分立与合作:地方政府的选择
第三章 市场的嵌入:市场力量对行政逻辑的重塑
    第一节 市场逻辑:地方利益的重构
    第二节 利益驱动:市场对行政逻辑的再造
    第三节 区域合作:行政逻辑与市场的契合
    第四节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案例分析
第四章 在行政与市场之间:制度变迁视角下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
    第一节 对抗与竞争:行政逻辑下的强制性变迁
    第二节 需求与供给:市场机制与制度环境的改变
    第三节 动力与主体:地方政府在区域制度创新中的角色转换
    第四节 分工与协调:诱致与强制两种制度变迁方式的祸合
结论: 市场与行政双重逻辑下的区域合作制度变迁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解读经济市场化的三个维度——兼论中国市场秩序完善的内在机理与基本思路[J]. 雎国余,许秋起.  浙江学刊. 2007(05)
[2]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行为模式及其变迁——浙江现象的行政学解读[J]. 何显明.  浙江社会科学. 2007(04)
[3]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制度建设——基于政府间磋商机制的研究[J]. 李庆华.  现代管理科学. 2007(04)
[4]区域协调发展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J]. 周宝砚.  行政论坛. 2007(02)
[5]建国初期的大行政区制度始末[J]. 董晶.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01)
[6]中国市场化条件下的分权改革——一个新政治经济学框架[J]. 徐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7(01)
[7]分税制后地方政府财事权非对称性及约束激励机制变化研究[J]. 孔善广.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01)
[8]论技术进步中的制度因素对增长空间的拓展——基于长三角地区增长模式的分析[J]. 孔令丞.  理论学刊. 2006(12)
[9]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研究综述[J]. 陶艳霞,刘宇,唐希.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6(05)
[10]推进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探讨[J]. 魏淑艳.  科技成果纵横. 2006(02)

博士论文
[1]市场与政府相互替代的不同模式及其特点的比较研究[D]. 刘儒.西北大学 2005
[2]转型期财税分权体制研究[D]. 赵力.华南师范大学 2003
[3]我国市场化改革中的财政分权[D]. 王玮.厦门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地方政府职能重塑[D]. 闫凯.西北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18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318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0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