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逻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6 18:42
  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从早期通过哲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以及到中晚期,从经济生活出发,他认为通过哲学的批判不能真正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所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主要建立在这五个问题上:资本主义的剥削是非正义的;资本主义导致异化、物化、商品拜物教;资本主义社会一金钱衡量价值;资本主义制度的非理性的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总伴随着野蛮。而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资本主义制度与生产方式的全面阐述,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仅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并不代表最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优社会形态,它是社会主义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非常客观的,一方面,他高度的肯定了资本主义把人类从腐朽的封建所有制社会中解救出来进入了一个全新变革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另一方面,马克思又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内在的矛盾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和阻碍作用、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发展促进与抑制作用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对文化价值观念积极和消极作用等三个方面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学术界研究现状
        (二)国内学术界研究现状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形成与发展
    一、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思想渊源
        (一)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吸收
        (二)马克思对英国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三)马克思对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借鉴
    二、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深刻动因
        (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关注
        (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产生背景的关注
        (三)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斗争总结了经验
    三、马克思之后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发展
        (一)列宁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二)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发展
        (三)西方“新左派”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
第二章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历史的肯定性
    一、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巨大贡献
        (一)生产力高度发展,生活资料高度社会化
        (二)资本由扩张走向世界性的交往
        (三)资产阶级开辟了世界市场,也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资本主义为新的社会形态奠定了基础
        (一)资本主义为新社会形态创造了物质基础
        (二)资本主义为新社会形态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三章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问题构成
        (一)资本主义的剥削是非正义的
        (二)因异化、物化、商品拜物教而丧失自由
        (三)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来衡量价值
        (四)资本主义的制度是非理性的
        (五)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总是伴随着野蛮
    二、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看资本主义缺陷
        (一)资本主义是商品货币日趋白热化的制度
        (二)资本主义仍然是一个剥削的制度
        (三)资本主义必然在破坏中发展的制度
        (四)资本主义导致人的不自由不全面的发展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与阻碍作用
        (二)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发展促进与抑制作用
        (三)资本主义社会对文化价值观念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第四章 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当代价值
    一、“两个必然”历史结论的坚定把握
        (一)资本主义始终不能摆脱其基本矛盾的桎梏
        (二)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提供了物质条件
        (三)资本主义内部孕育了社会主义因素
    二、对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当代阐释
        (一)苏联解体后马克思主义遇到的挑战
        (二)金融危机爆发后重新诠释马克思
        (三)资本主义自身的调节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346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346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b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